女性尿失禁怎么治疗
女性尿失禁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两类。非手术有盆底肌训练(适用于各年龄段女性,尤其是轻度尿失禁者,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症状)、膀胱训练(针对排尿频率异常等患者,通过记录排尿日记延长排尿间隔重建膀胱功能)、电刺激治疗(适合中轻度尿失禁及不愿/不能做盆底肌训练者,专业指导下刺激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适用于各种尿失禁患者,借助仪器反馈助更有效盆底肌训练)。手术有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适用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经非手术无效者,悬吊增加尿道阻力,有效率较高但有并发症风险)、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适用于压力性尿失禁中重度患者,微创悬吊尿道,疗效确切但也有并发症可能),需综合患者情况选治,非手术常为轻度首选,手术用于非手术无效的中重度,治疗中患者要配合并改善生活方式。
一、非手术治疗
1.盆底肌训练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年龄段女性,尤其是轻度尿失禁患者。对于有分娩史、长期腹压增高(如慢性咳嗽、肥胖)等病史的女性较为适用。
:凯格尔运动是常见的盆底肌训练方法,患者可自主进行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尿时的肌肉收缩),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通过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可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尿失禁症状。研究表明,坚持规范的盆底肌训练一定时间后,约40%-60%的轻度尿失禁患者症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2.膀胱训练
适用人群:适用于有排尿频率异常等情况的尿失禁患者,如因膀胱过度活动导致的尿失禁女性。对于有不良排尿习惯(如不定时排尿)的女性也有帮助。
:首先记录排尿日记,了解患者的排尿规律,然后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例如,开始时每1-2小时排尿一次,之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步延长至每2-3小时排尿一次,通过训练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膀胱排尿功能。一般经过数周的膀胱训练,可有效减少尿失禁的发生次数。
3.电刺激治疗
适用人群:适用于中轻度尿失禁患者,尤其适合不能进行或不愿进行盆底肌训练的女性。对于因盆底肌功能障碍导致尿失禁的女性有一定效果。
:利用电极产生的电流刺激盆底肌肉,促进盆底肌的收缩和恢复。可以是体外的电刺激设备,患者在家中或在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电刺激治疗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一般每周进行数次,每次持续一定时间,通过刺激可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尿失禁症状。多项研究显示,电刺激治疗对部分尿失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生物反馈治疗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种类型尿失禁的女性患者,尤其是能配合治疗的人群。对于希望通过更直观方式了解盆底肌功能并进行训练的女性较合适。
:通过仪器将盆底肌的肌电活动等信息转化为生物反馈信号,如声音、图像等,让患者实时了解自己盆底肌的收缩情况,从而更正确地进行盆底肌训练。患者根据反馈信号调整自己的盆底肌收缩力度和方式,使盆底肌训练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生物反馈治疗结合盆底肌训练可显著提高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据相关研究,经过生物反馈治疗配合盆底肌训练的患者,尿失禁改善率较单纯盆底肌训练有所提高。
二、手术治疗
1.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
适用人群:适用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尤其是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女性。对于有盆底结构损伤、年龄较大但身体状况能耐受手术的女性可考虑。
:通过手术将膀胱尿道周围的组织悬吊,增加尿道阻力,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手术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吊带等材料放置在合适位置以达到悬吊效果。该手术的有效率较高,一般可达70%-90%左右,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排尿困难、感染等,不过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
2.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适用人群:主要适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尤其是中重度患者。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是较常用的手术方式。
:利用合成材料制成的吊带,通过微创的方式放置在尿道中段,起到悬吊尿道的作用,增加尿道闭合压力。手术创伤较小,恢复相对较快。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疗效确切,术后尿失禁症状改善明显,患者满意度较高,其成功率可达80%以上,但同样可能存在一些并发症,如膀胱穿孔、吊带侵蚀等,不过发生率较低。
女性尿失禁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尿失禁的类型(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等)、病情严重程度、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通常作为首选,尤其是对于轻度尿失禁患者,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中重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肥胖、减少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