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半月板损伤
外侧半月板损伤是膝关节内纤维软骨结构因扭转外力等致破裂等损伤,常见病因有运动损伤(含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因素)和退行性因素(含年龄、病史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弹响或交锁等症状及麦氏征、研磨试验等体征,诊断靠膝关节X线和MRI等检查,治疗分非手术(保守休息、康复训练、物理治疗)和手术(半月板修整术、缝合术),康复注意不同人群康复差异及特殊病史患者康复要点。
一、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定义
外侧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结构,外侧半月板损伤是指由于扭转外力等原因导致外侧半月板发生破裂等损伤情况。
二、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常见病因
1.运动损伤
年龄与性别因素:在运动人群中,年轻男性由于参与高强度运动的概率较高,更易发生外侧半月板损伤。例如足球、篮球等需要频繁急停、变向的运动,膝关节的扭转应力容易作用于外侧半月板,导致损伤。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从事剧烈运动或有不当运动姿势的人群,如跑步时姿势不正确、跳跃落地时膝关节扭转等,都会增加外侧半月板损伤的风险。
2.退行性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半月板的弹性和韧性下降,中老年人即使是日常轻微的膝关节活动,也可能导致外侧半月板损伤,这是因为其半月板本身的退变使其更易受损。
病史因素:既往有膝关节其他损伤病史的患者,如膝关节韧带损伤等,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进而增加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发生概率。
三、外侧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疼痛:患者常感觉膝关节外侧间隙疼痛,在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活动时疼痛可能加重。例如上下楼梯时,患侧膝关节外侧会出现明显疼痛。
肿胀:由于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内出血、渗出等原因,膝关节会出现肿胀,表现为膝关节周围组织隆起。
弹响或交锁:部分患者在膝关节活动时可听到弹响,有时会出现膝关节突然卡住、不能活动的交锁现象,休息后可能自行解锁。
2.体征检查
麦氏征(McMurray征):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起,使膝关节屈曲,然后内外旋小腿,若外侧半月板损伤,可出现相应的疼痛和弹响。
研磨试验: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屈曲90°,检查者将小腿用力下压并作内外旋活动,若外侧半月板损伤,会引起外侧疼痛。
四、外侧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膝关节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膝关节其他骨性病变,如骨折等,但对于半月板损伤本身诊断价值有限,可看到膝关节间隙等情况。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外侧半月板损伤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程度等,如可明确外侧半月板是退变损伤还是撕裂等情况。
五、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保守休息:对于损伤较轻的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首先采取保守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例如急性期应限制患侧膝关节的负重和屈伸活动。
康复训练:在损伤恢复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如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维持肌肉力量;后期逐渐进行膝关节屈伸等活动度训练和平衡训练等,帮助恢复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损伤情况和恢复阶段制定个性化方案。
物理治疗:可采用热敷、冷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例如急性期72小时内可进行冷敷,缓解疼痛和肿胀;72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2.手术治疗
半月板修整术:对于部分损伤的外侧半月板,可通过手术将损伤的边缘修整,保留部分半月板组织,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半月板缝合术:如果外侧半月板损伤适合缝合,可采用半月板缝合术,将破裂的半月板缝合修复,使其愈合。但半月板缝合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损伤情况等综合评估。
六、外侧半月板损伤的康复注意事项
1.不同人群的康复差异
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康复训练需更加谨慎,要根据儿童的骨骼肌肉发育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方案,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发育。康复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提高儿童的配合度,例如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膝关节活动度和力量训练。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康复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康复训练强度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如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在康复训练中要避免增加骨折等风险,可适当增加补钙等相关措施配合康复。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考虑其生理特点,如雌激素水平等对康复的影响。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保护膝关节,避免因康复不当导致女性特有的膝关节相关问题加重,同时在营养方面可适当关注钙质、维生素等的补充以利于康复。
特殊病史患者: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愈合等康复过程。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控制血糖,同时在康复训练中注意避免因血糖波动影响康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