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是怎么回事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变,属妇科常见疑难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其病因与子宫手术、激素水平、生殖道梗阻、遗传因素有关;症状有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等;诊断方法包括妇科检查、超声、MRI、血清CA125测定;治疗有药物、手术、介入治疗;特殊人群如年轻未生育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各有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包括做好计划生育、注意经期卫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一、子宫腺肌病的定义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它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左右的经产妇,但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
二、子宫腺肌病的病因
1.子宫手术及操作不当:剖宫产、中期妊娠剖宫取胎、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畸形矫正术等,在手术过程中,可能把子宫内膜碎片带入子宫肌层,还可能损伤子宫肌层,从而增加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几率。
2.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子宫腺肌病的重要发病因素。长期高水平的雌激素刺激,可使子宫内膜向肌层生长。此外,孕激素也可能促进异位内膜生长。
3.生殖道梗阻因素: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如残角子宫、先天性阴道闭锁、宫颈狭窄等,导致经血流出不畅,宫腔压力增大,使得子宫内膜碎片容易进入子宫肌层,引发子宫腺肌病。
4.遗传因素: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具有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三、子宫腺肌病的症状
1.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量可较正常多12倍,严重时可导致贫血。这是由于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影响子宫的收缩,使子宫血管开放,导致出血量增加。
2.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典型症状。疼痛通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持续至整个经期。疼痛程度不一,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是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在经期也会出血,导致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和子宫痉挛性收缩。
3.不孕:子宫腺肌病可导致子宫环境改变,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从而引起不孕。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这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交疼痛、慢性盆腔痛等症状。
四、子宫腺肌病的诊断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可发现子宫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地硬,有压痛。
2.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子宫大小、形态、肌层回声等情况。典型的子宫腺肌病超声表现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的小无回声区。
3.MRI检查:对于诊断不明确或需要进一步评估病情的患者,MRI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子宫肌层内的病变范围和程度。
4.血清CA125测定: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升高,但该指标特异性不强,其他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等也可能导致CA125升高。
五、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1.药物治疗:适用于症状较轻、有生育要求或近绝经期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痛经症状;避孕药、孕激素、GnRHa等,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生长,减轻症状。
2.手术治疗: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症状严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切除子宫后可彻底治愈子宫腺肌病,但患者将失去生育能力。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该手术可切除局部的病灶,但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3.介入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子宫腺肌病病灶的血液供应,使其缺血、坏死、萎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但也可能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卵巢功能减退等。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轻未生育女性: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应尽量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病灶切除术。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为受孕创造良好的条件。
2.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腺肌病的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定期复查。若症状严重,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3.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对于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子宫腺肌病时,要充分考虑这些疾病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手术治疗前,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手术安全。
七、子宫腺肌病的预防
1.做好计划生育:尽量减少人工流产和刮宫次数,避免子宫手术对子宫造成损伤。
2.注意经期卫生:经期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防止经血逆流。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保持心情舒畅,维持内分泌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