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脱位特有体征包括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畸形是关节脱位后肢体外形出现明显异常,不同关节有不同畸形表现,且受年龄、病史等因素影响;弹性固定是关节脱位后肌肉痉挛使肢体保持特殊位置,被动活动有弹性阻力,也受年龄、病史等影响;关节盂空虚是关节脱位后关节盂处空虚,可通过触诊发现,受年龄、病史等影响。
表现:关节脱位后,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发生改变,导致肢体外形出现明显异常。例如肩关节前脱位时,肩部失去正常的圆润轮廓,呈现方肩畸形,患侧上肢弹性固定于轻度外展内旋位,肩峰明显突出,喙突下、锁骨下或腋窝可摸到脱位的肱骨头。髋关节后脱位时,患肢呈现屈曲、内收、内旋畸形等。不同关节脱位的畸形表现各有特点,是由于脱位的关节头脱离了正常的关节窝位置,使得肢体的长度、角度等外观发生改变。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关节脱位时的畸形表现可能因儿童骨骼、软组织的发育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骨骼弹性较大,脱位时可能畸形表现相对不典型,但仍可通过与正常侧对比发现异常。例如儿童肩关节脱位时,方肩畸形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会有患肢活动受限等表现。
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性别对关节脱位畸形的表现本身无直接影响,但不同性别的人从事的活动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脱位风险。比如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因外伤等原因导致关节脱位的几率相对稍高,但在畸形表现上无性别特异性差异。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进行剧烈运动(如运动员)的人群,关节脱位后畸形更容易因明显的外伤等因素而被发现。而生活方式较为sedentary的人群,若发生关节脱位,畸形可能因活动少而被忽视相对较久,但畸形本身的特征是基于关节结构改变的,与生活方式无本质关联,只是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生脱位的概率不同。
病史影响:有既往关节脱位病史的人,再次脱位时畸形表现可能与首次脱位有一定相似性,但也可能因局部组织损伤修复等情况而有所不同。例如既往有肩关节前脱位病史的患者,再次脱位时方肩畸形可能较为典型,但也可能因首次脱位导致的关节囊、韧带损伤程度不同而在畸形程度或表现细节上有差异。
弹性固定
表现:关节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将脱位的肢体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被动活动时可感到有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肢体仍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以肩关节前脱位为例,患肢处于轻度外展内旋位,当试图被动活动患肢时,在达到一定范围后会感觉到有阻力,去除外力后患肢不能回到正常位置,仍维持在脱位后的位置。髋关节后脱位时,患肢处于屈曲、内收、内旋位,被动活动时也会出现弹性固定的现象。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由于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弹性固定的表现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例如儿童髋关节后脱位时,弹性固定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在被动活动时感觉到的弹性阻力可能没有成人那么明显,但仍可发现肢体处于异常的固定位置。
性别因素影响:性别对弹性固定的表现无直接影响,男性和女性在关节脱位后弹性固定的特征是相似的,都是由于肌肉痉挛导致肢体保持在特定的异常位置,被动活动有弹性阻力。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不影响弹性固定的本质表现,无论生活方式如何,关节脱位后由于肌肉痉挛都会出现弹性固定。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生关节脱位的原因不同,进而影响脱位的发生概率,但弹性固定的表现特征是基于关节脱位的病理改变。
病史影响:有既往关节脱位病史的患者,再次脱位时弹性固定的表现可能与首次脱位相似,但由于首次脱位造成的软组织损伤等情况,再次脱位时弹性固定的程度或出现时间可能会有变化。比如既往肩关节前脱位导致关节囊、韧带损伤较重的患者,再次脱位时弹性固定可能更快出现且程度更明显。
关节盂空虚
表现:关节脱位后,原本位于关节盂内的关节头脱离,使得关节盂处空虚。通过触诊可以发现相应关节盂部位有空虚感。例如肩关节前脱位时,用手触摸肩峰下,可感觉到空虚,能摸到脱出的肱骨头;髋关节后脱位时,在臀部后侧触摸髋臼部位,可发现关节盂空虚,有时可摸到脱出的股骨头。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关节盂相对较浅小,关节脱位时关节头更容易脱出,关节盂空虚的表现可能相对更易触及。比如儿童肩关节脱位时,肩峰下的空虚感可能比成人更明显,因为儿童的肩关节结构特点使得关节头更容易脱离关节盂。
性别因素影响:性别对关节盂空虚的表现无直接影响,男性和女性在关节脱位后关节盂空虚的触诊表现是相似的,都是由于关节头脱离关节盂导致关节盂部位有空虚感。
生活方式影响:生活方式不改变关节盂空虚这一病理表现的本质,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发生关节脱位导致关节盂空虚的原因不同,但关节盂空虚的触诊特征是固定的。
病史影响:有既往关节脱位病史的患者,再次脱位时关节盂空虚的表现可能因首次脱位造成的关节盂及周围组织损伤情况而有所不同。例如既往肩关节前脱位导致关节盂唇损伤的患者,再次脱位时关节盂空虚的感觉可能会因关节盂唇损伤影响关节的稳定性而有不同的表现,可能空虚感的程度或伴随的其他症状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