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是什么伤
颅底骨折是头部外伤致颅底骨质断裂,按部位分多种类型,由外伤、年龄、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有不同临床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和对症治疗,预后因情况而异,可通过交通安全、高处防护、运动防护、老年人安全等措施预防。
一、颅底骨折的定义
颅底骨折是头部外伤导致颅底部位的骨质发生断裂的损伤。它通常是由于头部受到外力撞击等原因引起,根据骨折部位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等。
二、常见病因
1.外伤因素
交通事故:在高速行驶的交通事故中,头部受到剧烈的碰撞,是导致颅底骨折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车辆发生猛烈撞击时,车内人员的头部与车内硬物或外部物体碰撞,容易引发颅底骨折。
高处坠落:从高处跌落时,头部着地,强大的冲击力传递到颅底,造成颅底骨质断裂。比如工人从脚手架上坠落,头部先着地,就可能发生颅底骨折。
暴力打击:头部被钝器或锐器打击,也可导致颅底骨折。如打架时头部被木棍等击打。
2.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颅骨相对较软,颅底结构发育尚不完善,在受到外力时,更容易发生颅底骨折。而且儿童活泼好动,发生头部外伤的几率相对较高,比如玩耍时从高处摔落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颅底骨质强度下降,轻微的外力也可能导致颅底骨折。例如老年人不小心滑倒,头部着地就可能引发颅底骨折。
3.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运动方式:一些高风险的运动,如极限运动等,如果防护不当,头部受到撞击易引发颅底骨折。比如玩滑板、蹦极等运动时,若没有做好头部防护,就有发生颅底骨折的风险。
三、临床表现
1.颅前窝骨折
眼部表现:常出现眶周淤血、眼睑皮下青紫,呈现“熊猫眼”征,这是因为骨折导致血液积聚在眶周组织。还可能出现球结膜下淤血,表现为白眼球上有片状淤血斑。
鼻腔表现:患者可出现鼻出血,这是由于颅前窝骨折累及筛骨,损伤了筛前动脉等血管所致。部分患者还可能有脑脊液鼻漏,即鼻腔流出清亮的液体,这是因为颅底骨折导致蛛网膜破裂,脑脊液经鼻腔流出。
2.颅中窝骨折
耳部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耳出血,血液可从外耳道流出。若骨折累及中耳,还会有脑脊液耳漏,表现为外耳道流出清亮液体。同时,可能出现面神经损伤相关表现,如面瘫,患者一侧面部肌肉瘫痪,无法正常做闭眼、皱眉等动作。
鼻腔表现:有时也可出现脑脊液鼻漏。
3.颅后窝骨折
颈部表现:在乳突和枕下部可出现皮下淤血,表现为局部皮肤青紫。还可能有后组脑神经损伤表现,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因为颅后窝骨折可能累及后组脑神经。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详细检查患者头部外伤情况,观察头部有无伤口、皮下淤血等表现,同时检查眼部、耳部、鼻腔等部位的情况,初步判断是否有颅底骨折相关的体征,如“熊猫眼”征、脑脊液耳漏或鼻漏等。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以初步了解颅底骨质有无断裂等情况,但对于一些细微的颅底骨折可能显示不清。
CT检查:是诊断颅底骨折的重要手段。通过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骨折线走向等情况,能够准确诊断颅底骨折,并且还可以发现是否合并有颅内出血等其他损伤。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以利于颅底骨折的修复。例如,颅底骨折患者应避免起身、剧烈转头等动作。
预防感染:对于有脑脊液漏的患者,要预防颅内感染。保持鼻腔、外耳道清洁,避免堵塞鼻腔、外耳道,禁止进行鼻腔冲洗、滴药等操作。同时,可根据情况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对症治疗
对于有头痛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止痛对症处理。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颅内压观察的止痛药物。
对于有颅内出血的患者:如果出血量较少,可采取保守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等治疗。
六、预后情况
1.一般情况
大多数单纯的颅底骨折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好。骨折可以逐渐愈合,相关的症状如脑脊液漏等也会逐渐消失,神经功能损伤等情况也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2.特殊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是严重的颅底骨折合并有颅内重要结构损伤等情况,预后可能相对较差,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且儿童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营养支持等,促进身体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老年患者:老年人由于自身身体机能较差,恢复相对缓慢,而且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颅底骨折后预后相对可能不如年轻人。如果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骨折愈合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还要注意预防老年患者可能出现的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也会影响预后。
七、预防措施
1.交通安全
驾驶员要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好安全带,避免超速、疲劳驾驶等情况。乘客也要系好安全带,减少交通事故中头部受伤的风险。
2.高处防护
在高处作业时,要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帽等。家庭中高处的窗户等要安装防护栏,防止儿童坠落受伤。
3.运动防护
参与高风险运动时,要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如进行极限运动、球类运动等时,佩戴合适的头盔等防护用具,降低头部受伤引发颅底骨折的风险。
4.老年人安全
老年人要注意居住环境的安全,地面要保持干燥,避免滑倒。行走时要缓慢,必要时可使用拐杖等辅助器具,防止因摔倒导致头部受伤引发颅底骨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