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大便失禁是咋回事
产后大便失禁是分娩后无法自主控制粪便和气体排出的情况,发生原因包括盆底肌肉损伤、神经损伤、肛门括约肌损伤;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失禁及伴随肛周皮肤改变、心理影响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其他检查;预防可通过孕期盆底肌肉锻炼、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康复包括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生物反馈治疗、饮食调整等。
一、产后大便失禁的定义
产后大便失禁是指在分娩后,患者无法自主控制粪便和气体的排出,导致粪便不自主地从肛门流出的一种情况。
二、发生原因
1.盆底肌肉损伤
分娩因素: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巨大儿分娩等情况,会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例如,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会过度牵拉盆底肌肉,导致盆底肌肉的神经、肌纤维等结构受损。据相关研究,在阴道分娩的产妇中,约有一定比例的产妇存在盆底肌肉损伤相关问题,这是产后大便失禁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年龄的产妇,由于盆底肌肉的弹性等情况不同,发生损伤的风险和程度可能有所差异。年轻产妇盆底肌肉弹性相对较好,但如果存在产程过长等情况,仍可能出现损伤;而高龄产妇本身盆底肌肉弹性等功能有所下降,更易在分娩时受到损伤。
手术助产:如产钳助产等手术助产方式,会增加盆底肌肉及相关组织损伤的风险,进而增加产后大便失禁的发生几率。
2.神经损伤
分娩相关神经损伤:在分娩过程中,盆腔神经可能会受到压迫、牵拉等损伤。例如,长时间的胎头压迫可能导致支配肛门括约肌等的神经功能受损,影响其正常的调控功能,从而引发大便失禁。不同性别产妇在分娩时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分娩相关的神经损伤是产后大便失禁的一个关键因素。有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后恢复较为困难,且不同年龄产妇的神经修复能力存在差异,年轻产妇相对更有优势,但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过程。
其他神经因素:一些全身性的神经病变等情况也可能在产后诱发或加重大便失禁,但相对较少见。不过对于有既往神经病史的产妇,在产后更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大便失禁相关问题。
3.肛门括约肌损伤
分娩直接损伤:胎儿通过产道时,可能直接导致肛门外括约肌或内括约肌的撕裂等损伤。如果损伤程度较重,就会影响肛门括约肌对粪便的控制功能,引发大便失禁。不同生活方式的产妇,如孕期是否有良好的盆底肌肉锻炼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肛门括约肌在分娩时的耐受程度。如果孕期有进行适当盆底肌肉锻炼,可能有助于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力量,减少分娩时的损伤风险。
三、临床表现
1.失禁程度不同表现
轻度:偶尔在腹压增加时(如咳嗽、大笑)出现少量粪便排出,对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但可能会给产妇带来心理上的困扰。不同年龄的轻度失禁产妇,在心理调适方面可能有所不同,年轻产妇可能更容易因心理因素产生焦虑等情绪,而高龄产妇可能更关注身体恢复的实际情况。
中度:在更多情况下无法自主控制排便,如日常活动、体位改变时都会有粪便排出,对生活质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需要经常更换衣物等,会影响产妇的社交活动等。
重度:完全无法控制排便,粪便经常不自主流出,严重影响产妇的日常生活,需要长期使用护垫等,甚至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等并发症。
2.伴随症状
肛周皮肤改变:由于粪便经常刺激肛周皮肤,可能会出现肛周皮肤红肿、瘙痒、糜烂等情况。尤其是重度大便失禁的产妇,肛周皮肤长期受到粪便刺激,更容易出现这些改变,且恢复相对困难。不同性别产妇的肛周皮肤状况可能因生理结构等略有差异,但总体护理原则相似。
心理影响:产后大便失禁可能会给产妇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年轻产妇可能因为对自身身体恢复的期望较高,而更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困扰;高龄产妇可能面临身体恢复较慢等问题,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产妇的分娩史,包括分娩方式、是否有难产、手术助产等情况,以及产后出现大便失禁的时间等。不同年龄、分娩史不同的产妇,病史采集的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年轻初产妇,要重点了解其首次分娩的具体情况;对于有多次分娩史的产妇,要关注以往分娩后是否有类似问题及恢复情况。
2.体格检查
肛门指检:通过肛门指检可以评估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完整性等情况。检查者可以感知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是否存在损伤等。不同性别产妇在肛门指检时的感受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检查的操作和评估标准是相对统一的。
盆底功能检查:包括盆底肌肉的肌力评估等,可以了解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通过相关仪器或手法评估盆底肌肉的收缩力、耐力等指标,有助于判断盆底肌肉损伤的程度及对大便失禁的影响。
3.其他检查
排粪造影:可以观察排便过程中肛门、直肠的形态和功能变化,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异常等导致大便失禁的因素。
直肠肛管压力测定:通过测定直肠肛管的压力变化,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及直肠的感知功能等,对诊断产后大便失禁有重要意义。
五、预防及康复措施
1.预防措施
孕期盆底肌肉锻炼:孕妇在孕期可以进行适当的盆底肌肉锻炼,如凯格尔运动等。通过规律的盆底肌肉锻炼,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弹性,降低分娩时盆底肌肉及相关结构损伤的风险,从而预防产后大便失禁的发生。不同年龄的孕妇都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但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年轻孕妇可能更容易坚持锻炼,而高龄孕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行,避免过度劳累。
正确分娩方式选择:对于产妇,尤其是有难产高危因素的产妇,应尽量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于部分适合阴道试产但存在一定风险的产妇,可在医生评估后选择相对更有利于盆底保护的分娩方式,减少盆底肌肉、神经等损伤的几率。
2.康复措施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产后应尽早开始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可以通过凯格尔运动等方式进行锻炼,也可以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使用盆底康复仪器等进行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同年龄产妇的训练效果可能有所不同,但坚持训练都有助于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改善大便失禁情况。年轻产妇可能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持续训练以巩固效果;高龄产妇虽然恢复可能相对缓慢,但坚持训练仍能取得一定改善。
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通过仪器将盆底肌肉的电信号等反馈给患者,帮助患者更好地感知和控制盆底肌肉收缩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提高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对于产后大便失禁的康复有一定帮助。不同性别产妇在生物反馈治疗中的感受和效果可能因个体差异存在不同,但总体是有效的康复手段之一。
饮食调整:产后产妇应注意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加重大便失禁情况。不同年龄产妇的饮食需求略有差异,年轻产妇可能更注重营养均衡和多样化,高龄产妇则需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如控制脂肪、糖分摄入等,以维持良好的排便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