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最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其病理基础是慢性炎症致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引起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吸气时空气能进肺泡,呼气时细支气管缩小致气体排出受阻,肺泡过度膨胀破裂融合成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时炎症使细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增多致通气障碍,损伤弹力纤维使肺泡弹性回缩力减弱加重气体潴留促肺气肿形成;长期吸烟人群易患慢性支气管炎并并发肺气肿,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致慢性支气管炎也可能发展为肺气肿,女性更年期后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易并发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与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关联
慢性支气管炎时,炎症累及细支气管,使细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增多,造成通气障碍。同时,炎症损伤了细支气管壁的弹力纤维等结构,影响了肺泡的弹性回缩力。正常情况下,肺泡的弹性回缩有助于呼气时气体的排出,而当细支气管壁的弹力纤维受损后,这种弹性回缩功能减弱,进一步加重了气体在肺泡内的潴留,促使肺气肿的形成。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既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又容易在此基础上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因为吸烟会加重呼吸道的炎症反应,损伤呼吸道的纤毛和黏膜等结构,长期作用下使得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加重,进而增加了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的风险。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但相对成年人,儿童发生的比例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对其生长发育等影响较大,需要格外关注呼吸道的健康防护。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因素,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可能会有所下降,如果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也更容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需要定期监测呼吸道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