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严重分娩期并发症,其引发主要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多胎妊娠、巨大胎儿致子宫过度膨胀使压力升高)、胎膜破裂(胎膜破裂时易使羊水经破损小血管进入血循环)、宫颈或子宫损伤处有开放静脉或血窦(分娩中相关损伤致血窦开放,高龄、长期吸烟、有剖宫产史等产妇风险更高)相关。
羊膜腔内压力过高
临产后,尤其是第二产程子宫收缩较强时,羊膜腔内压力可高达100-200mmHg,当羊膜腔内压力超过静脉压时,羊水有可能被挤入破损的微血管而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例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等情况可导致子宫过度膨胀,使羊膜腔内压力显著升高,增加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的风险。
胎膜破裂
多数羊水栓塞发生在胎膜破裂后,此时羊水可从子宫蜕膜或宫颈管破损的小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胎膜破裂常见于人工破膜、自然破膜等情况,当胎膜破裂时,若存在宫颈或子宫损伤等情况,更易促使羊水进入母体循环。
宫颈或子宫损伤处有开放的静脉或血窦
分娩过程中,如宫颈裂伤、子宫破裂、剖宫产术等,均可使子宫血窦开放,为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提供了直接通道。例如,剖宫产手术时,子宫切口处的血窦若未妥善关闭,羊水可通过开放的血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对于不同年龄的产妇,高龄产妇由于宫颈等组织弹性等方面的变化,可能更易出现宫颈或子宫损伤处血窦开放相关问题;经产妇相对来说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宫颈等组织有一定的损伤经历,但具体情况也因个体差异而异。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血管等状态,增加分娩时出现宫颈或子宫损伤处血窦开放导致羊水栓塞的风险;有剖宫产病史等特殊病史的产妇,再次分娩时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其子宫存在手术瘢痕等情况,增加了子宫损伤及血窦开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