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是什么病
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病变致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多因脑血管狭窄、闭塞致供血不足,如脑梗死,中老人、不良生活方式及基础病史者易患;出血性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老年人、长期高血压未控等易诱发,该病致残、致死率高,需及时就医,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要高度怀疑并送医。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狭窄、闭塞等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常见的有脑梗死,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各种原因使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从而导致相应脑组织缺血坏死。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死常见的基础病因,动脉壁上的斑块逐渐增多,使血管腔狭窄,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堵塞远端血管时,就会发生脑梗死。从年龄方面看,中老年人相对更易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这与随着年龄增长血管逐渐出现粥样硬化等退变有关;在生活方式上,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进而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几率;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病史的人群,若病情控制不佳,也会显著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可能性。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出血通常是由于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出血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是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等原因引起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对于年龄因素,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血管破裂等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都可能成为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是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人群,血压长期波动过高会对脑血管造成损害,增加破裂出血的风险。
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早期识别脑血管病的症状很重要,比如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头痛剧烈伴呕吐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脑血管病,需立即送往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