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肺水肿,需进行多方面护理。要密切观察呼吸、生命体征等病情;让患者取端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选择合适方式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用药并关注药物反应;控制液体入量并记录出入量;还需安抚患者情绪以助恢复。
一、病情观察
1.呼吸情况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肺水肿患者常出现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频率可能超过20次甚至更快,且可能伴有呼吸困难,表现为端坐呼吸等,需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报告医生,不同年龄患者呼吸频率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呼吸频率相对更快,婴儿呼吸频率可达30-40次/分,若超出正常范围需警惕肺水肿加重。
2.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心率可能增快,血压早期可升高,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下降,血氧饱和度会降低,通过监测这些指标能及时了解患者整体病情变化,比如老年患者本身可能有基础心血管疾病,肺水肿时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复杂,需更密切监测。
二、体位护理
1.端坐位:使患者采取端坐位,双腿下垂,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肺水肿引起的呼吸困难。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需注意舒适度,儿童端坐位时要确保支撑合适,避免滑落等情况,老年患者要注意坐姿稳定,防止跌倒。
三、给氧护理
1.吸氧方式选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一般采用高流量吸氧,氧流量可设置为6-8升/分,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以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缺氧状况。但要注意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水肿的患者,需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呼吸抑制等情况,要根据具体病情调整氧流量和吸氧方式。
四、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拍背时要注意力度,从下向上、从外向内轻轻拍打,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拍背力度要更轻柔。可以使用吸痰器等设备进行吸痰,但操作要规范,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五、药物护理
1.遵医嘱用药:严格遵医嘱使用利尿剂等治疗肺水肿的药物,如呋塞米等,要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等,需密切关注患者电解质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和儿童,电解质平衡更容易受到影响,要定期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
六、液体管理
1.控制液体入量:合理控制患者液体入量,根据患者病情计算补液量,一般要限制液体输入,避免加重肺水肿,对于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每日液体入量需严格控制,要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包括尿量、饮水量、输液量等,使出入量保持负平衡。
七、心理护理
1.安抚患者情绪:肺水肿患者常因呼吸困难等不适产生焦虑、恐惧情绪,要关心患者,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安抚患者情绪,使其保持平静,有利于病情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温和的方式安抚,比如讲故事等,缓解其紧张情绪;对于老年患者,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怀,让其感受到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