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与恶露有区别,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24小时内阴道分娩≥500ml、剖宫产≥1000ml的异常情况,来源子宫胎盘剥离面,无正常规律,不及时处理有严重并发症;恶露是产后经阴道排出的含血液等的混合物,属正常生理现象,有性状变化和持续时间,异常恶露提示病理情况,不同产妇群体产后出血和恶露异常风险不同,产后生活方式等也会影响。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来源于子宫胎盘剥离面。其发生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例如,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的原因,由于子宫肌纤维不能正常收缩和缩复,导致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有效关闭而出血。
恶露:是产后经阴道排出的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的混合物。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恶露的产生是因为妊娠后子宫内膜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分娩后子宫内膜修复过程中会有组织排出。
性状与持续时间
产后出血:无正常生理性的性状和持续时间规律,而是出血量异常,若为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可能表现为胎盘娩出后阴道大量流血,血液多为暗红色;若为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血液多为鲜红色,且出血往往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
恶露:有一定的性状变化及持续时间。血性恶露持续3-4日,色鲜红,含大量血液、少量胎膜及坏死蜕膜组织;浆液恶露持续10日左右,色淡红,含少量血液、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细菌等;白色恶露持续3周左右,色泽较白,质地黏稠,含大量白细胞、坏死蜕膜组织、表皮细胞及细菌等。
临床意义
产后出血:属于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并发症,危及产妇生命。例如,大量产后出血若不能及时控制,会使产妇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严重影响产妇健康。
恶露:一般是正常生理过程,但如果出现恶露异常,如恶露持续时间过长(超过6周)、恶露量过多、恶露有臭味、恶露颜色异常(如持续鲜红且量多)等情况,则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宫腔内残留部分胎盘胎膜或合并感染等病理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对于不同年龄的产妇,如高龄产妇,产后出血和恶露异常的风险可能更高,因为高龄产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子宫收缩能力等可能不如年轻产妇,所以更要密切关注恶露情况及有无异常出血;对于有剖宫产史的产妇,产后出血的风险也相对增加,同时恶露情况也需要更仔细观察,因为剖宫产术后子宫恢复可能相对缓慢,且存在子宫切口愈合等问题相关的风险。在生活方式方面,产后休息不好、过早劳累等可能影响子宫复旧,进而影响恶露情况,甚至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所以产后产妇需要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病史的产妇,如既往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产后出血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需要在产前就做好相关评估和准备,产后密切监测出血情况;如有胎盘植入等特殊病史,产后出血的可能性极大,需要严密观察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