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上、下呼吸道感染在解剖部位、感染病原体及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有区别。解剖部位上呼吸道累及鼻、咽、喉,下呼吸道涉气管、支气管、肺;病原体上呼吸道多病毒少部分细菌,下呼吸道细菌等常见;临床表现上呼吸道全身症状轻,下呼吸道常发热、气促等;诊断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有不同;治疗上呼吸道多对症,病毒感染多自限,下呼吸道需针对性用抗生素等对症治疗,老人治疗更谨慎。
一、解剖部位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累及鼻腔、咽或喉部,鼻腔是空气进入人体的第一道关卡,咽连接鼻腔和喉部,喉部则是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涉及气管、支气管及肺,气管是连接喉与支气管的管道,支气管进一步分支深入肺组织,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不同年龄人群上、下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发育程度不同,婴幼儿的呼吸道相对狭窄,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症状可能更重;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萎缩等,也会影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二、感染病原体及临床表现区别
病原体: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有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少数为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除了病毒外,细菌感染较为常见,如肺炎链球菌等,且真菌等病原体也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不同性别在感染病原体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感染风险有差异,例如长期吸烟人群下呼吸道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
临床表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低热或无发热;下呼吸道感染除了有咳嗽、咳痰等症状外,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较高,还可能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可闻及啰音等。儿童患下呼吸道感染时,可能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表现,而婴儿由于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三、诊断方法区别
体格检查:上呼吸道感染体格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咽部充血等;下呼吸道感染体格检查可发现肺部有啰音、呼吸音异常等。不同年龄儿童体格检查的表现差异较大,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时肺部体征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呼吸增快等。
实验室检查:上呼吸道感染血常规检查一般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升高;下呼吸道感染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影像学检查方面,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无明显异常;下呼吸道感染胸部X线或CT可发现肺部有炎症浸润影等。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性低,感染时血常规变化可能不明显,影像学检查需更仔细判断肺部病变情况。
四、治疗原则区别
上呼吸道感染: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缓解鼻塞、流涕的药物等,一般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自限性,通常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特殊病毒感染除外)。对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等,避免盲目使用药物。
下呼吸道感染:需要根据病原体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细菌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需使用抗生素,同时进行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时要更谨慎,选择抗生素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影响等,且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