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腮腺炎的症状有哪些和治疗方法
小儿腮腺炎有局部症状如腮腺肿大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等;治疗有一般治疗如隔离休息等、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等、抗病毒治疗;特殊人群中婴儿病情变化快需密切观察,过敏体质儿童要告知过敏史,有基础疾病儿童治疗需谨慎并监测基础疾病变化
一、小儿腮腺炎的症状
1.局部症状:
腮腺肿大: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有弹性感,有疼痛及触痛,张口、咀嚼(尤其进酸性饮食)时疼痛加重。一般一侧腮腺先肿大,2-4天后累及对侧,也有双侧同时肿大或始终仅一侧肿大者。
其他局部表现:部分患儿可能伴有颌下腺或舌下腺肿大,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
2.全身症状:
发热:多数患儿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热程不一,短则1-2天,长则1周左右。
乏力、食欲减退:患儿可出现全身不适、乏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表现,影响孩子的日常活动和进食。
头痛、呕吐: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腮腺炎病毒可能累及神经系统,引发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但一般程度相对较轻,随着腮腺炎病情的控制可逐渐缓解。
二、小儿腮腺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隔离休息:发现小儿患腮腺炎后,应立即隔离,一般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左右。让患儿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调整:给予患儿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避免食用酸性、辛辣、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刺激腮腺分泌,加重腮腺肿痛。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2.对症治疗:
退热:如果患儿体温较高,超过38.5℃,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帮助散热;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注意儿童用药的年龄禁忌等问题,优先选择适合儿童的退热方式,以患儿舒适度为标准。
止痛:对于腮腺肿痛明显的患儿,可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3.抗病毒治疗:
常用药物:发病早期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关注儿童的年龄等因素对药物的影响。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婴儿:婴儿患腮腺炎时病情变化可能较为迅速,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体温、腮腺肿胀情况等。由于婴儿表达能力差,更要注意有无异常哭闹、拒食等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婴儿的护理要特别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可在喂奶后适当喂些温水,以清洁口腔。
2.过敏体质儿童:如果儿童对某些药物或物质过敏,在治疗腮腺炎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或治疗方法。例如,如果患儿对利巴韦林过敏,则不能使用该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3.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果儿童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患腮腺炎时要更加谨慎治疗。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医生需要综合评估病情,选择相对安全且能有效治疗腮腺炎的方案。同时,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如哮喘患儿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等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