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的分期
大叶性肺炎分期包括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肺叶肿胀暗红,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有浆液性渗出液,细菌可蔓延,患者有高热咳嗽等,儿童病情变化快,老年易致基础疾病加重)、红色肝变期(发病3-4天,肺叶肿大暗红质实,镜下有大量红细胞、纤维素等,患者咳铁锈色痰,影像学有大片浸润影等,儿童痰液不易咳出致呼吸困难明显,老年警惕通气障碍)、灰色肝变期(发病5-6天,肺叶肿大充血消退呈灰白质实,镜下纤维素渗出物增多,痰由铁锈色转为黏液脓痰,儿童防痰液堵塞气道,老年防呼吸衰竭)、溶解消散期(发病1周左右,肺组织质地变软,症状减轻,镜下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等,影像学实变阴影消散,儿童注意休息营养,老年加强营养防感染复查)。
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细菌可在渗出液中迅速繁殖并通过肺泡间孔或呼吸性细支气管向邻近肺组织蔓延,患者可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因病变范围较小,肺功能影响不大,影像学上可能仅有肺纹理增粗等不太明显的改变。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由于其免疫系统和肺部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相对较快,需密切观察体温等变化;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可能会因炎症反应导致基础疾病加重,应加强基础疾病的监测。
红色肝变期:发病第3-4天,病变肺叶进一步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故称红色肝变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少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有大量纤维素渗出,纤维素网中见大量红细胞。此期患者咳铁锈色痰,是由于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随痰液咳出。影像学上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儿童患者在该期可能因痰液不易咳出而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相对更明显,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老年患者则要警惕因痰液黏稠等情况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必要时可协助排痰。
灰色肝变期:发病第5-6天,病变肺叶仍肿大,但充血消退,由红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故称灰色肝变期。镜下见肺泡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较少。此期渗出物中的纤维素网连接成网更明显,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患者咳出的痰由铁锈色痰转为黏液脓痰。影像学表现与红色肝变期相似,仍可见大片实变影及“空气支气管征”。儿童在该期要注意观察痰液的性质和量,避免痰液堵塞气道;老年患者需关注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变化,防止发生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溶解消散期:发病后1周左右进入该期,病变肺组织质地较软,肺实变体征消失。镜下见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肺泡巨噬细胞增多,肺泡腔内纤维素被溶解,渗出物被吸收。临床症状如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影像学上实变阴影逐渐消散,可见散在的斑片状阴影,最终可完全吸收。儿童在恢复阶段要注意休息,保证营养摄入,促进身体恢复;老年患者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再次感染,定期复查肺部影像学等检查以评估恢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