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运动障碍(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不同年龄段表现有差异,与脑损伤等因素有关)、姿势异常(静止和运动时均有异常,与脑部损伤致运动控制失调有关,胎儿宫内异常体位时间长可增加风险)、反射异常(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等,与脑部损伤影响神经反射通路有关,孕期感染等可能影响)、智力障碍(约2/3患儿伴不同程度智力落后,与脑损伤部位和程度有关,孕期接触辐射等可增加风险)、语言障碍(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等,与脑部损伤影响语言中枢等有关,早期语言环境刺激不足可加重)、癫痫发作(约1/3-1/2患儿合并,发作形式多样,与脑损伤致脑电异常放电有关,孕期胎儿脑部感染等可增加风险)
姿势异常症状
患儿常出现异常的体位姿势,在静止时表现为姿势不对称,比如仰卧位时一侧上肢或下肢过度伸展或屈曲;俯卧位时头不能中线位,偏向一侧。在运动过程中姿势也异常,如站立时身体向一侧倾斜,行走时步态不稳、左右摇晃等。这与脑部损伤导致的运动控制功能失调有关,不同年龄的小儿姿势异常表现不同,新生儿期可能因肌张力异常导致姿势异常不明显,随着月龄增加逐渐显现,生活方式中如果胎儿在宫内处于异常体位时间较长,可能增加姿势异常的发生风险。
反射异常症状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或持续存在,正常小儿出生后数月原始反射会逐渐消失,而脑性瘫痪小儿原始反射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可能延迟消失,或者出现异常的反射,如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存在,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同侧上下肢伸展,对侧上下肢屈曲。反射异常与脑部损伤影响神经反射通路有关,不同年龄小儿原始反射的表现不同,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反射检查来辅助诊断脑性瘫痪,年龄较小的患儿反射异常更易被忽视,生活方式中孕期感染等因素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反射异常。
智力障碍症状
约有2/3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力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理解和反应能力下降,比如在认知方面不能正确辨认物体、人物等。智力障碍的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儿可能只是轻度智力落后,部分患儿智力落后较严重。这与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有关,如果脑损伤涉及智力相关的脑区,就容易出现智力障碍,性别对此无明显影响,孕期母亲接触辐射、化学毒物等可能增加胎儿智力障碍的发生风险。
语言障碍症状
多数患儿伴有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如开始说话的时间晚于正常儿童,能说的词汇量少,说话不清等。有些患儿可能存在构音障碍,发音不准确。语言障碍与脑部损伤影响语言中枢或语言相关的神经通路有关,不同年龄小儿语言障碍的表现不同,新生儿期可能没有明显语言表现,随着月龄增加逐渐体现出语言发育落后,生活方式中早期语言环境刺激不足等可能加重语言障碍的程度。
癫痫发作症状
约有1/3-1/2的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发作,发作形式多样,如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部分性发作等。癫痫发作与脑损伤导致的脑电异常放电有关,年龄较小的患儿癫痫发作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不同年龄的患儿癫痫发作表现有差异,性别无明显影响,脑部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部位是影响癫痫发作的重要因素,孕期胎儿脑部感染等可能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