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检查方式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通过多方面进行,病史采集需关注年龄、性别相关高危因素及症状表现;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了解子宫等情况;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适用于有性生活女性,经腹超声适用于特定人群)和MRI检查以评估病变;病理学检查通过分段诊刮、子宫内膜活检明确病变;血液检查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查辅助诊断及监测,综合多种检查手段准确诊断及评估病情
一、病史采集
1.年龄与性别因素:子宫内膜癌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症状表现可能有所差异,比如年轻女性患子宫内膜癌时可能月经紊乱表现更突出,而绝经后女性多以绝经后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通过详细询问患者年龄、月经史(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等)、孕产史等情况,了解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高危因素,如无排卵性疾病、长期应用雌激素等病史。
2.症状表现:重点询问阴道流血情况,包括阴道不规则流血的时间、量、颜色等;阴道排液情况,如排液的性状、有无异味等;是否有下腹疼痛等不适症状。
二、妇科检查
1.一般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子宫大小、形态、质地及活动度,双侧附件有无肿块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女性,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引起患者过度不适。比如老年女性阴道可能较为萎缩,检查时更要小心谨慎。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经阴道超声:可清晰观察子宫大小、宫腔形态、子宫内膜厚度及有无赘生物等情况。一般来说,正常子宫内膜厚度在不同月经周期有所变化,若绝经后女性子宫内膜厚度≥5mm,或者育龄期女性出现异常子宫出血时内膜增厚等情况需进一步关注。经阴道超声对于子宫内膜癌的初步筛查有重要价值,尤其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更适合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
经腹超声:适用于无性生活或肥胖等不适合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女性,通过腹部超声观察子宫及附件情况,但相对经阴道超声清晰度可能稍差。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子宫内膜癌病变范围及肌层浸润深度等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一些需要精确评估病变程度的患者,MRI检查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四、病理学检查
1.分段诊刮:是确诊子宫内膜癌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及组织学类型等。操作时需注意依次刮取宫颈管及宫腔内膜组织,分别送病理检查,以鉴别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宫腔还是宫颈转移而来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等规范,避免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2.子宫内膜活检:包括宫腔吸引活检等方法,对于一些不宜行分段诊刮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比如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分段诊刮的老年患者等,通过子宫内膜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
五、血液检查
1.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抗原125(CA125)等,虽然CA125不是子宫内膜癌特异的标志物,但在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可能升高,可作为辅助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之一。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其CA125的正常参考范围可能略有不同,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多种检查方式的综合运用,能够较为准确地对子宫内膜癌进行诊断及病情评估,不同的检查方式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在临床实践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并组合运用这些检查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