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汗疱疹
汗疱疹是好发于手掌等部位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病因可能与过敏、精神、体质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双手对称深在性小水疱等,诊断依据典型表现,治疗分局部和系统治疗,预防需避免刺激、保持干燥等,特殊人群患病有各自注意事项。
汗疱疹是一种好发于手掌、手指侧面、指端皮肤的复发性水疱性皮肤病。
一、病因
目前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过敏或接触刺激物:部分患者可能对镍、铬等金属过敏,接触某些洗涤剂、消毒剂、有机溶剂等刺激物后易诱发。例如,长期接触橡胶手套的人群,患汗疱疹的风险可能增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可能诱发或加重汗疱疹。比如,考试压力大的学生、工作紧张的上班族,发病或病情反复的几率可能升高。
个体体质:有遗传易感性,若家族中有患汗疱疹的人,个体患病风险可能增加。另外,多汗体质者也更容易出现汗疱疹,因为手部多汗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环境,利于相关炎症反应的发生。
其他因素:镍元素过敏的人在食用含镍食物后也可能引发汗疱疹,如一些坚果、巧克力等;局部感染(如霉菌感染)也可能与汗疱疹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二、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典型表现为双手对称性出现深在性小水疱,水疱一般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表面,常无明显炎症反应,水疱内含有澄清或略浑浊的液体。水疱一般不会自行破裂,数天后水疱干涸脱皮,露出红色新生上皮,此时常伴有疼痛。
好发部位:主要累及手掌、手指侧面、指端,少数情况下可累及足底。
发病特点:多呈季节性发作,春末夏初开始发病,夏季加重,冬季可自愈。病程有自限性,一般持续数周或数月。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医生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如双手对称分布的深在性水疱、季节性发作等特点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能会进行斑贴试验等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过敏因素等情况以辅助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手癣鉴别,手癣多为单侧发病,有炎症反应,真菌镜检或培养可发现菌丝或孢子;还需与剥脱性角质松解症鉴别,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一般无水疱,直接表现为表皮剥脱等。
四、治疗与预防
治疗: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阶段选择合适药物,如水疱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收敛止痒;开始脱皮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对于干燥脱皮疼痛明显者,可外用尿素霜等保湿剂。
系统治疗:对于严重的汗疱疹,可能会口服糖皮质激素等,但需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
预防:
避免接触刺激物:尽量减少接触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的物质,如避免长时间接触洗涤剂、化学制剂等,做家务时可佩戴手套。
保持手部干燥:勤洗手,洗手后及时擦干,尽量保持手部干燥清洁,可适当使用止汗剂等。
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调节情绪。
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明确对某些食物过敏,应严格避免食用。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汗疱疹时,由于皮肤较为娇嫩,更要注意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且用药需更加谨慎,尽量选择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孕妇患汗疱疹时,用药需格外小心,应在医生评估利弊后谨慎选择治疗药物,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可能的诱因,保持情绪稳定等;老年人患汗疱疹时,要注意加强皮肤保湿,预防因皮肤干燥导致的病情加重等情况,且要关注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影响病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整体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