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治疗和护理
褥疮的治疗包括创面评估与清创、抗感染治疗、创面敷料选择;护理涵盖体位护理(一般人群定时翻身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皮肤清洁与保湿(一般人群及特殊人群不同要求)、营养支持(一般人群保证营养摄入及特殊人群相应注意),各环节相互配合以促进褥疮治疗与预防。
一、褥疮的治疗
1.创面评估与清创:首先要对褥疮创面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创面的大小、深度、感染情况等。清创是重要步骤,对于浅表的坏死组织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较厚的坏死组织可采用外科清创的方法,如使用手术刀等清除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促进愈合。科学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清创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为创面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2.抗感染治疗:如果创面有感染迹象,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需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以达到最佳抗感染效果。例如,若创面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择对其敏感的抗生素,但具体用药需遵循循证医学中关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原则。
3.创面敷料选择: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水胶体敷料适用于部分浅层褥疮,它可以吸收创面渗出液,形成湿性环境,促进上皮细胞生长;藻酸盐敷料对于渗出较多的褥疮创面有较好的吸收作用;银离子敷料则具有抗菌特性,可用于有感染风险或轻度感染的褥疮创面。不同敷料的选择基于其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循证医学证据。
二、褥疮的护理
1.体位护理
一般人群:定时翻身是关键,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可使用翻身垫、气垫床等辅助工具。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研究显示,定时翻身可显著降低褥疮发生风险及促进已形成褥疮的愈合。
特殊人群:儿童由于皮肤娇嫩,翻身时更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皮肤损伤;老年人皮肤弹性差,骨突处更容易受压,翻身时要特别关注骨突部位的情况,可适当增加翻身频率;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活动障碍的患者,更需加强体位护理,确保每2小时至少翻身一次。
2.皮肤清洁与保湿
一般人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用温水清洗皮肤,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38-40℃,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避免用力擦拭。对于易出汗部位,可适当增加清洁次数。同时,可根据皮肤情况使用保湿乳液,保持皮肤的湿润度,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
特殊人群:儿童皮肤薄嫩,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和保湿乳液;老年人皮肤干燥,清洗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导致皮肤更加干燥,保湿乳液的选择要注重滋润度;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出现问题,清洁时要特别注意控制水温,避免烫伤,保湿时要选择不刺激皮肤且有助于改善皮肤循环的产品。
3.营养支持
一般人群: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褥疮的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应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及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创面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
特殊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营养支持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以满足身体生长和创面修复的需求;老年人消化功能减弱,可适当调整饮食结构,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确保营养摄入;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影响创面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