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粥样硬化因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症状不同,有脑部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视力障碍,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还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年龄增长发生率升高,绝经后女性发生率上升,不良生活方式及有基础疾病者风险高。
一、脑部缺血症状
头晕:较为常见,可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的头晕感,可能在劳累、体位改变等情况下加重。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部血液灌注不足时,会刺激血管感受器引起头晕。例如,一项对一定数量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跟踪研究发现,约6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症状。
头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胀痛、刺痛等。当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时,容易引发头痛。一般来说,头痛可能在早晨起床时较为明显,随着活动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头痛会持续存在。
记忆力减退:早期可能表现为近记忆力减退,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随着病情进展,远记忆力也可能受到影响。这是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脑部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海马等与记忆相关区域的功能。有研究显示,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约4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减退情况,且年龄较大的患者相对更易出现该症状。
视力障碍:可表现为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当脑部血管病变影响到供应眼部的血管时,会导致眼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视力方面的异常。例如,一些患者可能会突然发现看东西不清楚,或者眼睛周围的视野范围变小等。
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肢体麻木、无力:当脑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到脑部支配肢体运动和感觉的区域血管时,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轻者可能只是肢体稍有麻木感、活动稍欠灵活,重者可能出现肢体完全无力,甚至不能行走、持物等。比如,有的患者会感觉一侧肢体麻木,同时伴有拿东西拿不稳、走路时下肢发软等情况。
言语障碍:表现为说话不清、言语不利,严重时可能出现失语。这是因为脑部语言中枢相关的血管受到影响,导致语言功能受损。例如,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说话时语句不连贯、词汇运用困难等。
吞咽困难: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表现为进食时容易呛咳、吞咽食物不畅等。这是由于脑部控制吞咽功能的神经及相关血管受累,影响了正常的吞咽反射。
三、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老年人由于血管壁弹性下降等生理变化,更容易发生脑动脉粥样硬化,且症状可能相对更明显。例如,老年患者出现肢体无力、认知障碍等症状的概率往往高于中青年患者。
性别方面:一般来说,在绝经前女性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低于男性,但绝经后女性发生率明显上升,接近男性水平。这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雌激素具有一定保护血管的作用,雌激素水平降低后血管更容易发生粥样硬化病变。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显著增加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及加重症状。例如,长期高脂饮食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升高,容易在血管壁沉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缺乏运动的人身体代谢功能相对较差,也不利于血管健康。
病史方面: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无这些基础疾病的人群。例如,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长期受到高压冲击,容易损伤血管内皮,为脂质沉积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创造条件;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也会影响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