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怎么回事
卵巢癌是发生在女性卵巢的恶性肿瘤,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病因与遗传、激素、生活方式等有关,早期症状不典型,中晚期有腹部肿块、腹痛等症状,诊断靠影像学、血液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检查,治疗有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预后与分期等有关,可通过定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生育等预防
一、卵巢癌的定义
卵巢癌是发生在卵巢的恶性肿瘤,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
二、卵巢癌的发病情况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逐渐升高。一般来说,50-60岁左右是卵巢癌的高发年龄段。
性别因素:仅女性会患卵巢癌,男性不会患卵巢癌,这是由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所决定的。
三、卵巢癌的病因
遗传因素:约10%的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等。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有家族中有卵巢癌患者的女性,需要更加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激素因素: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可能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另外,未生育、初潮过早、绝经晚等也与卵巢癌的发病有一定关联,比如未生育女性相对生育过的女性卵巢癌发病风险可能会高一些。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高脂肪饮食可能与卵巢癌发病有关。还有研究发现,吸烟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卵巢癌的发病几率,但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四、卵巢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早期往往症状不典型,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胀、消化不良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
中晚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腹部肿块、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消瘦、乏力等症状。如果肿瘤发生转移,还可能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症状,如转移至肺部可出现咳嗽、咯血等,转移至骨骼可出现骨痛等。
五、卵巢癌的诊断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发现卵巢的占位性病变。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有助于更详细地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等肿瘤标志物,在卵巢癌患者中常常会升高,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良性疾病如盆腔炎等也可能导致CA125轻度升高,所以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病理检查:通过腹腔镜检查或手术取得卵巢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卵巢癌的金标准。
六、卵巢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是卵巢癌治疗的主要手段,早期卵巢癌通过手术有可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手术方式包括全面分期手术等;对于中晚期卵巢癌,手术可以切除肿瘤病灶,减少肿瘤负荷。
化疗:术后通常需要进行化疗,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联合紫杉醇等方案。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卵巢癌的治疗中也有应用,针对特定的靶点进行治疗,能更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同时相对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七、卵巢癌的预后
卵巢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早期卵巢癌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而中晚期卵巢癌预后则相对较差。总体来说,卵巢癌的复发率较高,需要长期密切随访。
八、卵巢癌的预防
定期筛查:30岁以上的女性,尤其是高危人群(有卵巢癌家族史、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等),建议每年进行盆腔超声检查和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卵巢癌。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生育相关:适龄生育、母乳喂养等可能对卵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未生育女性应了解自身相关风险,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