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
褥疮依据国际分期标准分为6期,不同分期治疗方案不同。非药物干预需减压(体位调整、用减压设备)和皮肤护理(保持清洁干燥、保湿保护)。药物主要是局部外用,如清创、生长因子类药物。特殊人群中儿童要轻柔护理,老年人需加强营养,肥胖者选合适减压设备,截瘫患者依赖他人护理要全面检查并沟通指导。
一、褥疮的评估与分期
褥疮即压疮,首先需依据压疮国际分期标准进行评估,共分为6期。1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2期是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3期为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未外露;4期是全层皮肤及组织缺损,伴有骨骼、肌腱等外露;不可分期是指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溃疡底部被腐肉或痂皮覆盖;深部组织损伤则是皮下软组织受到压力或剪切力损伤,局部表现为紫色或褐红色。不同分期的褥疮治疗方案有所差异,需根据分期精准制定。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减压是关键
体位调整: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是重要的减压措施。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可采用仰卧、侧卧(左右侧交替)等不同体位。例如,对于病情允许的患者,仰卧位时可在足跟、骶尾部等易受压部位垫软枕或使用减压垫;侧卧位时要保持肢体功能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不同年龄患者翻身频率和体位调整需根据个体情况适度调整,儿童骨骼等组织相对娇嫩,更要注意轻柔操作且保证减压效果。
使用减压设备:可选择气垫床、减压坐垫等。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身体受压部位不断变化,减少局部压力;减压坐垫适用于长期坐位的患者,能分散臀部压力。对于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乘坐轮椅的人群,应选用合适的轮椅减压坐垫,并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2.皮肤护理
保持清洁干燥:定期用温水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洁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对于出汗较多的患者,如肥胖者或高热患者,更要增加清洁频率,保持皮肤干燥,防止汗液刺激皮肤加重褥疮风险。
保湿与保护:皮肤干燥者可使用温和的保湿霜,保持皮肤的柔韧性。对于易受损皮肤区域,可使用皮肤保护剂,如含氧化锌的保护剂,形成保护膜,减少摩擦对皮肤的损伤。
三、药物治疗相关要点
目前针对褥疮的药物主要是局部外用药物,如清创药物、生长因子类药物等。清创药物可帮助去除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清洁,常用的有银离子清创胶等;生长因子类药物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可促进细胞增殖和创面愈合,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评估创面后合理选择,且要注意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如儿童使用需谨慎评估风险收益比。
四、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1.儿童:儿童皮肤薄嫩,更易发生褥疮且愈合相对较快,但护理时要特别注意操作轻柔。避免使用过硬的床垫或敷料,翻身时动作要轻柔,可借助辅助工具如儿童专用翻身垫等。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一旦发现红斑等早期表现,应及时采取减压措施。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松弛、弹性差,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发生褥疮后愈合能力较弱。护理时除了常规减压和皮肤护理外,要注重加强营养支持,因为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创面愈合。可根据老年人的饮食喜好,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饮食。
3.肥胖人群:肥胖者体重较大,受压部位压力更高,更易发生褥疮。护理时要选择合适的减压设备,如宽大的气垫床等,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监测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及时发现早期变化并处理。
4.截瘫患者:截瘫患者长期卧床,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完全依赖他人护理。护理时要严格按照减压和皮肤护理要求进行操作,定期全面检查全身皮肤,确保没有遗漏的受压部位,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指导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共同做好褥疮预防和治疗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