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手术步骤是什么
剖宫产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患者和手术室准备)、麻醉(选择椎管内麻醉等方式)、手术步骤(切口选择与切开、暴露子宫、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处理胎盘、缝合子宫、缝合腹壁)、术后注意事项(产妇监测、新生儿护理、产妇康复),特殊人群如高龄产妇、多次剖宫产史产妇手术风险及术后监测需特殊关注
一、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术前需对孕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孕周、胎儿情况(如胎位、胎儿大小等)、孕妇的身体状况(如有无基础疾病等)。对于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需在术前进行相应的病情控制和优化。例如,妊娠高血压孕妇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平稳的范围,以降低手术风险。
术前需进行皮肤准备,一般是在手术区域(下腹部及会阴部)进行剃毛等清洁操作,目的是减少手术部位的细菌污染。
术前需禁食禁水,一般成人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误吸。
2.手术室准备
手术室需提前调节好温度和湿度,保持适宜的环境。手术器械需准备齐全,包括剖宫产相关的器械,如子宫切开器械、胎儿取出器械等。
二、麻醉
1.麻醉选择
常用的麻醉方式有椎管内麻醉(如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这种麻醉方式可以使孕妇下半身麻醉,产妇意识清楚,同时能有效缓解手术疼痛,对胎儿影响相对较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孕妇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等,可能会选择全身麻醉,但全身麻醉风险相对较高。
硬膜外麻醉时,麻醉医生会在孕妇的腰椎间隙进行穿刺,放置导管,然后通过导管注入麻醉药物。腰-硬联合麻醉则是先进行腰椎穿刺,注入少量局麻药到蛛网膜下腔,然后再放置硬膜外导管,以达到快速有效的麻醉效果。
三、手术步骤
1.切口选择与切开
常见的子宫下段横切口是比较常用的切口方式。首先在孕妇下腹部做一个长约10-15cm的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等层次,到达子宫表面。
2.暴露子宫
用拉钩等器械将腹壁各层拉开,暴露子宫。可以看到子宫的外形,然后进行子宫壁的处理。
3.切开子宫
在子宫下段选择合适的位置(一般在膀胱腹膜反折下约3cm处)做横切口,切开子宫肌层。在切开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胎儿和血管等结构。一般先切开一小口,然后用手指或器械辅助扩大切口,以便胎儿顺利取出。
4.取出胎儿
当子宫切口扩大到合适程度后,医生用手或器械将胎儿取出。首先是胎头,然后是胎儿的身体。取出胎儿后,迅速清理胎儿的呼吸道,保持胎儿呼吸通畅。
5.处理胎盘
胎儿取出后,等待胎盘自然剥离,或者如果胎盘不能自然剥离,医生会进行人工剥离胎盘操作。然后将胎盘取出,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以防止有残留。
6.缝合子宫
用可吸收缝线逐层缝合子宫肌层,一般先缝合内层的子宫肌层,再缝合外层。然后缝合子宫浆膜层。
7.缝合腹壁
依次缝合腹壁的各层组织,包括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缝合皮肤时可以采用间断缝合或皮内缝合等方式,以促进伤口愈合和美观。
四、术后注意事项
1.产妇监测
术后需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一般每小时监测一次,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同时要观察产妇的阴道出血情况,子宫收缩情况等。对于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如妊娠高血压产妇,术后仍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继续进行降压等治疗。
2.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需进行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的情况。然后将新生儿抱至暖箱等保暖设备中,保持新生儿体温稳定。同时要注意新生儿的呼吸、肤色等情况,如有异常需及时处理。
3.产妇康复
产妇术后需尽早进行翻身、活动等,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同时要注意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如果产妇有疼痛等不适,可在医生评估后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疼痛,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对新生儿有影响的药物。
对于特殊人群,如高龄产妇,剖宫产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更充分地评估孕妇的心肺功能等情况,术后需加强对切口愈合、感染等情况的监测;对于有多次剖宫产史的产妇,子宫切口愈合可能存在问题,术中需更加小心操作,术后要密切观察子宫复旧及阴道出血等情况,警惕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