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的处理原则
胎膜早破处理需先评估孕周及母胎状况,孕周不同处理策略有别;要预防感染,尽早用抗生素、保持会阴部清洁;必要时抑制宫缩,选择合适药物并注意事项;孕周<34周促进胎肺成熟用糖皮质激素;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因足月与否而异;高龄孕妇和有妊娠合并症孕妇处理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评估孕周及母胎状况
1.孕周评估:准确评估孕周是胎膜早破处理的关键基础。通过月经史、超声检查等方法确定孕周,不同孕周的处理策略有所不同。例如,孕周<24周的胎膜早破,胎儿存活机会极低,多建议终止妊娠;孕周在24-34周之间的胎膜早破,需在控制感染、促进胎肺成熟等积极处理后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提高胎儿存活质量;孕周≥37周的胎膜早破,接近足月,处理原则接近足月临产。
2.母胎状况评估:密切监测母体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等,评估是否存在感染迹象;监测胎儿情况,通过胎心监护、超声检查等了解胎儿心率、胎动、生长发育等状况,判断胎儿是否有缺氧等异常情况。
二、预防感染
1.抗生素应用: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应尽早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相关指南,通常在胎膜早破后1-2小时内开始使用抗生素,首选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改善母儿预后。例如,有研究表明,及时应用抗生素可使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
2.保持会阴部清洁:指导孕妇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卫生护垫,避免阴道检查等操作,除非有明确的医疗指征。因为频繁的阴道检查等操作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三、抑制宫缩(必要时)
1.药物选择:对于孕周较小,有延长孕周意愿的孕妇,可考虑使用抑制宫缩的药物。常用的药物有硫酸镁、利托君等。硫酸镁可以通过抑制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释放,从而抑制宫缩;利托君是一种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子宫平滑肌的β?受体,抑制子宫收缩。
2.应用时机及注意事项:使用抑制宫缩药物时要严格掌握时机,一般在胎膜早破后孕周<34周且无感染迹象时可考虑应用。同时,要密切监测母儿情况,如使用利托君时需监测孕妇心率、血压等,避免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四、促进胎肺成熟(孕周<34周)
1.药物使用:对于孕周<34周的胎膜早破孕妇,为促进胎儿肺成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可以促进胎儿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分泌表面活性物质,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一般采用地塞米松10mg肌内注射,每12小时1次,共4次;或倍他米松12mg肌内注射,1次/d,共2次。
2.注意事项: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孕周的把握,必须是孕周<34周且预计在7天内分娩的孕妇。同时,要告知孕妇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但总体上其对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益处大于潜在风险。
五、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
1.足月胎膜早破:孕周≥37周的胎膜早破,多在破膜后12-24小时内自然临产,应顺其自然等待分娩。如果超过24小时仍未临产,可根据孕妇及胎儿情况,适当引产,如使用缩宫素引产等。分娩方式的选择需根据孕妇及胎儿的具体情况,如胎位、胎儿大小、母体骨盆情况等综合决定,多数可经阴道分娩,但如有剖宫产指征则需行剖宫产术。
2.未足月胎膜早破:对于孕周<34周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如果出现感染迹象、胎儿窘迫、孕周已达34周以上等情况,应及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可根据孕周及母胎情况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分娩,但需充分评估利弊。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后,感染风险相对较高,同时胎儿染色体异常等风险也增加。在处理过程中,要更加密切监测感染指标,加强对胎儿染色体情况的评估,如必要时可行羊水穿刺等检查。在终止妊娠方式的选择上,需综合考虑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情况,谨慎决策。
2.有妊娠合并症孕妇:如有妊娠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孕妇发生胎膜早破,要更加注重血糖、血压的控制。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要严格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对于合并高血压的孕妇,要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同时,在处理胎膜早破时要充分考虑妊娠合并症对母儿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的处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