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病理分期包括充血水肿期(1-2天,肺叶肿胀暗红,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有浆液性渗出液,X线可见淡薄均匀阴影)、红色肝样变期(3-4天,肺叶肿大质实灰红似肝,镜下有大量红细胞等,患者咳铁锈色痰,X线见大片致密阴影)、灰色肝样变期(5-6天,肺叶肿大质实干燥粗糙,痰由铁锈色转灰白,镜下纤维素渗出物增多,X线见大片致密阴影)、溶解消散期(1周左右,肺质地变软,镜下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等,体温下降,X线阴影密度减低等);影像学上充血水肿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肺纹理增粗,红、灰肝样变期可见大片炎症浸润或实变影及“空气支气管征”等,消散期炎性浸润吸收;年龄方面儿童不典型、症状轻,老年人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性别无明显发病差异但基础疾病情况可影响病情;长期吸烟人群病情重、恢复慢,生活方式健康者恢复相对顺利;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免疫缺陷病史者病情更复杂、难控制。
病理分期及表现:
充血水肿期:发病1-2天,肉眼观,肺叶肿胀、暗红色。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此期细菌可在渗出液中发现,X线检查可见淡薄而均匀的阴影。
红色肝样变期:发病第3-4天,肉眼观,受累肺叶进一步肿大,质地变实,切面灰红色,似肝脏,故称红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壁毛细血管仍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和逐渐增多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少量纤维素,渗出物中仍能检测出较多的细菌。此期患者咳出的痰液多为铁锈色痰,X线检查可见大片致密阴影。
灰色肝样变期:发病第5-6天,肉眼观,肺叶肿大,质实如肝,切面干燥粗糙,由于渗出物中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使痰液由铁锈色转为灰白色,故称灰色肝样变期。镜下见肺泡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物增多,纤维素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较少。此期痰量减少,可呈黏液脓痰,X线检查可见大片致密阴影。
溶解消散期:发病后1周左右进入该期,肉眼观,肺质地变软,切面实变病灶消失。镜下见中性粒细胞大多变性坏死,巨噬细胞明显增多,纤维素被溶解,渗出物逐渐被吸收或咳出。此期患者体温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X线检查可见病变区阴影密度逐渐减低,透亮度增加。
影像学特点:在充血水肿期X线可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红色肝样变期和灰色肝样变期可见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消散期时炎性浸润逐渐吸收,可见散在的斑片状阴影,最终可完全吸收,少数可机化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对病变的影响:
年龄:儿童大叶性肺炎相对成人可能表现不典型,症状较轻,如发热程度可能不如成人显著,且在影像学表现上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恢复过程也可能相对较快,但也需密切关注,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老年人大叶性肺炎往往症状不典型,可能发热不明显,咳嗽咳痰症状也不重,容易被忽视,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这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下降以及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有关。
性别:一般来说,大叶性肺炎在性别上无明显的发病差异,但不同性别的基础疾病情况可能影响病情,比如女性如果合并妇科相关疾病等,在发生大叶性肺炎时需要综合考虑相互影响。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的人群,其呼吸道防御功能受到影响,发生大叶性肺炎时病情可能相对较重,恢复也可能较慢,因为吸烟会损伤气道黏膜,降低纤毛运动等呼吸道的自净功能。而生活方式健康、经常锻炼的人群,相对来说机体免疫力较好,发生大叶性肺炎后恢复可能相对顺利些,但一旦发病仍需积极治疗。
病史:有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的患者,发生大叶性肺炎时病情往往更复杂,治疗难度可能增大,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得肺部对炎症的耐受和修复能力下降。有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发生大叶性肺炎时,感染可能更难控制,病原体容易扩散,且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