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晚期病人如何缓解痛苦
肺心病晚期需多方面综合处理,氧疗可选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等方式,持续低流量吸氧可降肺动脉高压,无创通气如BiPAP能改善呼吸功能;药物治疗用利尿剂减水肿防低钾,用支气管扩张剂解痉挛;要评估并干预患者心理状态,给肺心病晚期患者合理营养支持;需防治肺性脑病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相关表现并采取对应措施。
一、呼吸支持与氧疗
1.氧疗方式选择:对于肺心病晚期病人,合理的氧疗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等方式。通过补充氧气能够提高血氧分压,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等痛苦表现。研究表明,持续低流量吸氧(1-2L/min)可以降低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对缺氧更为敏感,更需要规范的氧疗来维持机体的基本氧供;而对于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氧疗的调整需要更加谨慎,要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精准调节。
2.无创通气辅助:无创正压通气也是缓解肺心病晚期患者痛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呼吸肌做功,改善通气/血流比值。例如,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在使用无创通气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情况进行参数设置,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观察其面部皮肤受压情况以及呼吸配合情况,及时调整通气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二、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1.利尿剂使用:肺心病晚期常伴有右心衰竭,出现体循环淤血,使用利尿剂可以减轻水肿,缓解患者腹胀、下肢水肿等不适。如呋塞米等利尿剂,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但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情况,尤其是钾离子水平,因为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低钾血症,而低钾血症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利尿剂的使用剂量和频率需要更加谨慎调整,避免过度利尿导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后果。
2.支气管扩张剂应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舒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例如沙丁胺醇等β?受体激动剂,能够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患者喘息症状。对于有吸烟史的肺心病患者,支气管痉挛可能更为明显,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有效改善其呼吸状况。在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如是否出现心悸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合并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心率等指标。
三、心理关怀与支持
1.心理状态评估:肺心病晚期患者往往面临着身体的痛苦和对疾病预后的担忧,心理状态较为复杂。医护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可能由于长期患病,心理负担更重,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倾听。
2.心理干预措施: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例如,组织专业的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或者鼓励患者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支持。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其痛苦感。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以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的科学知识等方式,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营养支持
1.营养需求评估:肺心病晚期患者由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同时呼吸功能受限等原因,往往存在营养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血清蛋白等指标。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状况的患者,营养需求有所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由于消化功能减退,需要更加注重营养的易消化吸收;女性患者可能在营养补充方面有其特殊的需求特点等。
2.营养支持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可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等方式补充营养。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从而间接缓解痛苦。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鼻饲是保证营养摄入的重要途径,在进行鼻饲操作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引起误吸等并发症。
五、并发症防治
1.肺性脑病防治:肺心病晚期容易并发肺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等。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精神状态等变化。一旦出现肺性脑病先兆,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改善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脑功能储备较差,更要警惕肺性脑病的发生,加强病情监测。
2.心律失常防治:肺心病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要通过心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对于合并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不涉及具体剂量等服用指导的情况下提及药物名称)等,但更重要的是针对肺心病本身进行治疗,改善心脏功能。同时,要注意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如电解质紊乱等,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因为电解质紊乱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