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是什么
尘肺病是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致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病因包括职业和生活环境粉尘暴露及个体易感性;病理有早中晚不同阶段变化;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统及全身症状;诊断靠职业史采集、胸部影像学和肺功能检查;预防需工程防护、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工程防护有通风除尘、密闭隔离粉尘源,个人防护要戴合适防尘用品、加强个人卫生,健康监护包括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一、病因
1.粉尘暴露:
职业因素:在采矿、采石、建筑、隧道挖掘、陶瓷、玻璃制造等行业工作的人群,长期接触含有二氧化硅等不同成分的粉尘,是尘肺病的主要高危人群。例如,煤矿工人长期吸入煤尘,易患煤工尘肺;接触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粉尘的工人,如石英矿开采工人,易患矽肺。
生活环境因素:在一些农村地区,长期燃烧含高浓度粉尘的燃料,如燃烧含较多杂质的煤炭等,也可能导致居民吸入粉尘,增加患尘肺病的风险,但相对职业因素来说,这种情况的发病概率较低且程度相对较轻。
2.个体易感性:不同个体对粉尘的易感性存在差异。一些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粉尘的易感性,比如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特质可能使部分人在同样粉尘暴露环境下更容易发生肺组织的纤维化反应。另外,个体的基础健康状况也有影响,若本身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等,在粉尘暴露时,更容易诱发尘肺病且病情可能进展更快。
二、病理改变
1.早期病理变化:粉尘被吸入肺部后,首先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巨噬细胞的聚集和激活。此时肺部会出现炎症反应,肺泡间隔开始增厚,肺泡巨噬细胞增多等变化。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肺泡内有粉尘颗粒及巨噬细胞等成分积聚。
2.中期病理变化:随着病情进展,肺组织逐渐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肺泡结构破坏,肺间质纤维化开始形成。此时肺的弹性逐渐下降,气体交换功能开始受到影响。
3.晚期病理变化: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加重,肺质地变硬,体积缩小。严重时可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出现肺气肿等相关改变,甚至影响心脏功能,引发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三、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早期尘肺病患者多为轻微咳嗽,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可能会加重,且咳嗽的性质可能发生变化,部分患者可伴有咳痰,咳痰一般为少量黏液痰,合并肺部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可呈脓性。
呼吸困难:这是尘肺病较典型的症状,早期在体力劳动时出现,随着病情发展,在轻体力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程度与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病变范围等密切相关。
胸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与胸膜增厚、肺部纤维化牵拉胸膜等因素有关。
2.全身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由于长期患病,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等,此时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四、诊断
1.职业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接触史,包括从事的职业、接触粉尘的种类、接触粉尘的时间、工作环境中的粉尘浓度等情况。这是诊断尘肺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明确的粉尘暴露史是诊断尘肺病的前提条件。
2.胸部影像学检查:
X线胸片:是尘肺病筛查和诊断的常用方法。典型的尘肺病X线表现为肺野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小阴影,随着病情进展,小阴影会逐渐增多、增大,并可出现大阴影等改变。通过X线胸片可以初步判断肺部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胸部CT检查:胸部CT对于尘肺病的诊断比X线胸片更敏感,能够发现早期轻微的肺组织病变,对于判断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病变分布等情况有更清晰的显示,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尘肺病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等。尘肺病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表现为肺活量减少、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下降、肺弥散功能降低等。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肺功能受损的程度,对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五、预防
1.工程防护措施:
通风除尘:在产生粉尘的工作场所,采用有效的通风系统,及时将粉尘排出工作环境。例如,在矿山开采中采用机械通风,将井下产生的粉尘通过通风设备排出;在工厂车间,安装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装置,降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
密闭、隔离粉尘源:对产生粉尘的设备进行密闭处理,防止粉尘外泄。比如,将矿石破碎设备进行密闭,减少粉尘的散发;对于粉尘产生的工艺环节进行隔离,避免粉尘扩散到其他区域。
2.个人防护措施:
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或面具:工人应根据工作环境中粉尘的种类和浓度,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或面具。例如,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应佩戴具有较高过滤效率的防尘口罩,如N95级别的防护口罩等,正确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粉尘吸入呼吸道。
加强个人卫生: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更换工作服,清洗身体暴露部位,减少粉尘在体表的残留。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等,降低粉尘对身体的进一步影响。
3.健康监护:
就业前体检:对于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就业前应进行严格的健康体检,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排除患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等不适合从事粉尘作业的情况,确保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能够适应粉尘作业环境。
定期体检: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一般每年或每隔几年进行一次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尘肺病的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于已诊断为尘肺病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的进展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