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肺气肿是怎么回事
阻塞性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病理状态,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减退等致肺容积增大且气道壁破坏。病因有吸烟、空气污染、职业因素、感染、遗传等。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全身症状及相应体征。诊断靠肺功能、胸部X线、CT等检查。治疗分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戒烟、用支气管舒张剂等,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等。预防要避免危险因素、增强体质、预防感染。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不同情况需注意。
一、定义与病理基础
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的病理状态,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结构破坏,导致气体在肺内潴留,肺组织弹性降低。
二、病因
1.吸烟:吸烟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使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形成。据相关研究统计,吸烟者发生阻塞性肺气肿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得多。
2.空气污染: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其中的有害颗粒和气体可损伤气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逐渐导致肺气肿。
3.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性粉尘(如煤矿粉尘、棉尘等)和化学物质(如烟雾、过敏原等),可引起气道和肺的慢性炎症,增加肺气肿的发病风险。
4.感染因素:反复的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导致气道狭窄和肺气肿的发生发展。儿童时期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可能与成年后肺气肿的形成有关。
5.遗传因素:α?-抗胰蛋白酶缺乏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因素,α?-抗胰蛋白酶缺乏时,蛋白酶的抑制失衡,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增高,破坏肺组织,引起肺气肿。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但在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中需特别关注。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严重时休息时也感气短,是阻塞性肺气肿的主要症状。例如,患者在快走、爬楼梯等活动时就会明显气促,随着病情进展,穿衣、洗漱等轻微活动也会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咳痰:咳嗽多为长期、反复的咳嗽,初期咳嗽较轻,晨间明显,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全身症状:晚期患者可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全身症状,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等表现。
2.体征
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部分患者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可有缩唇呼吸等。
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
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或)干性啰音。
四、诊断方法
1.肺功能检查:是诊断阻塞性肺气肿的重要指标,其中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一项敏感指标,FEV?/FVC<70%提示存在持续气流受限。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RV/TLC增高,均提示肺过度充气,对诊断阻塞性肺气肿有重要意义。
2.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有时可见肺大疱形成。
3.胸部CT检查:高分辨率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鉴别诊断及制定外科治疗方案。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稳定期治疗:包括戒烟,这是减缓肺气肿进展的最重要措施;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的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长效的沙美特罗、噻托溴铵等,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祛痰药,如氨溴索等,可使痰液易于咳出;长期家庭氧疗,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每日持续吸氧15小时以上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急性加重期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加强支气管舒张治疗,可增加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频率或种类;必要时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以减轻炎症反应。
2.预防
避免危险因素:严格戒烟,远离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避免接触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呼吸功能锻炼等,可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呼吸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等,缩唇呼吸可延长呼气时间,减少气道塌陷,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活动度,提高呼吸效率。
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在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等。
六、特殊人群情况
1.儿童:儿童时期发生阻塞性肺气肿相对较少,但如果有反复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史,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对于儿童患者,应特别注意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避免病情迁延发展。在预防方面,要重视儿童的营养和锻炼,增强其抵抗力,同时家长要注意保持儿童生活环境的清洁,减少过敏原和污染物的接触。
2.老年人:老年人是阻塞性肺气肿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肺功能本身就有所下降,且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家庭护理方面,要确保老年人吸氧的安全和规范,督促其按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注意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休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
3.女性:女性患阻塞性肺气肿的风险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但吸烟对女性的危害并不亚于男性,女性吸烟同样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女性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因为疾病可能对其日常生活和社交产生影响,家人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