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如何治疗
小儿肠套叠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中空气灌肠是首选,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全身情况好的患儿,钡剂灌肠临床应用少;手术治疗适用于发病超48小时伴肠坏死等情况及非手术失败、复发性肠套叠,手术方式有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等,要注意检查肠道、保护肠道功能、精细操作及关注术后恢复。
一、非手术治疗
1.空气灌肠复位: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发病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的患儿。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其原理是通过气压使套叠部位逐渐后退,恢复肠道的正常解剖结构。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腹部情况及生命体征等,若复位成功,患儿腹部包块消失,可听到气过水声等表现。对于年龄较小、一般情况较好的患儿,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较高,但如果在复位过程中出现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则需立即改为手术治疗。
2.钡剂灌肠复位:与空气灌肠复位原理类似,是通过经肛门注入钡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套叠肠管的复位情况。但由于钡剂可能会对肠道产生一定影响,目前临床应用相对空气灌肠较少,一般在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不适合空气灌肠时考虑使用。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对于发病超过48小时,伴有肠坏死、穿孔、严重脱水、休克等情况的患儿,以及经空气灌肠等非手术治疗失败的患儿,需进行手术治疗。另外,对于复发性肠套叠也多采用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等。肠套叠复位术是将套叠的肠管进行复位,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如果肠管已经发生坏死,则需要切除坏死的肠管,然后进行肠吻合术。手术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肠道情况,确保复位彻底,防止再次发生套叠等情况。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儿的肠道功能,减少对肠道的损伤。对于小儿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过多的损伤,同时要密切关注患儿术后的恢复情况,包括肠道功能的恢复、有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