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用药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干扰素α;对症治疗可使用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及缓解咽痛的生理盐水含漱液;一般治疗需保证患儿休息、提供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多饮水,还要隔离患儿、保持口腔清洁并密切观察病情,特殊人群需加强护理。
一、抗病毒药物
1.常用药物及原理:对于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若为柯萨奇病毒等常见致病病毒,可考虑使用干扰素α等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能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抗病毒信号通路,抑制病毒复制。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干扰素α局部喷雾或滴鼻等方式对缓解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症状、缩短病程有一定效果。
二、对症治疗药物
1.退热药物:当患儿体温超过38.5℃且出现明显不适时,可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及释放,而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同时能抑制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作用,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效果。需注意小儿的年龄因素,严格按照儿科用药剂量标准,避免超量使用。
2.缓解咽痛药物:若患儿咽痛明显,可使用含漱液,如生理盐水等。生理盐水能清洁口腔,减轻局部炎症刺激,缓解咽痛症状。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家长可帮助其用生理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三、一般治疗及注意事项
1.休息与饮食:患病小儿需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咽痛症状。要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促进新陈代谢。
2.隔离与护理: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需将患儿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家长要注意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勤漱口。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等,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或有基础疾病的小儿,更要加强护理,因为这类小儿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更为迅速,需格外警惕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