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眼底筛查
早产儿易发生视网膜病变致失明,需眼底筛查。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筛查,一般早产儿出生后6-8周或矫正胎龄34周开始,用眼底照相机检查。病变分Ⅰ-Ⅴ期,早期筛查可在可治疗阶段发现病变,Ⅲ期及以上可激光等治疗。家长要重视按时带孩子筛查,护理时避免过度刺激等影响视网膜发育因素。
一、早产儿眼底筛查的必要性
早产儿由于其视网膜血管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而眼底筛查能够早期发现病变,以便及时干预,降低失明风险。
二、筛查的时间节点
1.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时开始进行眼底筛查。
2.一般早产儿:出生后6-8周或矫正胎龄34周时开始筛查。
三、筛查的方法
采用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检查,医生通过专业设备观察早产儿眼底视网膜的发育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
四、常见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阶段及表现
1.Ⅰ期:视网膜后极部有血管区与周边无血管区之间出现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
2.Ⅱ期:白色分界线进一步变宽且增高,形成一个嵴。
3.Ⅲ期:嵴上发生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伴有视网膜脱离。
4.Ⅳ期:部分视网膜脱离,仍可见部分视盘和黄斑。
5.Ⅴ期:视网膜全脱离。
五、筛查的意义及干预措施
1.早期发现的意义:通过早期筛查能在病变尚处于可治疗阶段时及时发现,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2.干预措施:对于达到一定病变程度的早产儿,可能需要进行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等。例如,当出现Ⅲ期及以上病变时,激光治疗是常用的干预手段,通过激光封闭无血管区,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六、特殊人群(早产儿)的温馨提示
1.家长方面:要重视早产儿的眼底筛查,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按时带孩子进行筛查,因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家长不易察觉,按时筛查是早期发现病变的关键。
2.护理方面: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刺激等可能影响视网膜发育的因素,保持环境相对稳定,遵循科学的喂养和护理方式,为早产儿的健康发育营造良好条件,因为不当的护理可能会对早产儿尚未成熟的视网膜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