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病毒引起,有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包括休息、隔离、口腔卫生;对症治疗有发热时物理或药物降温、咽痛时含服含片缓解;抗病毒治疗无特效药物,依病情定;儿童患者需密切观察、保证营养和口腔护理,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情可能重需更积极治疗
对症治疗
发热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对于体温未超过38.5℃且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对于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的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但需注意低龄儿童使用退热药物的相关禁忌等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例如,对于较大儿童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但要严格按照儿科用药的相关要求来考虑。
缓解咽痛:患者如果咽痛明显,可适当含服一些有清凉、止痛作用的含片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含片的适用人群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适合儿童的、安全性高的缓解咽痛的方式,避免儿童误吞等情况发生。
抗病毒治疗
目前对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来清除病毒,无需特殊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但对于一些病情较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等特殊人群,可能需要在医生的评估下考虑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不过总体来说,抗病毒治疗在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中并非主要的常规治疗手段,更多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例如,对于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患者,医生会谨慎评估使用抗病毒药物的风险和收益后再做决定。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人群,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精神状态、进食情况等。儿童口腔疼痛可能会影响进食,家长要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儿童的营养摄入。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操作。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病情可能相对较重,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更积极的评估和治疗,同时要采取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相关的基础治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