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起病可急可缓,早期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咳嗽加重伴咳痰,部分有发热等,婴幼儿症状更不典型;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通风、多饮水等)、对症治疗(止咳祛痰、退热)、控制感染(病毒感染多对症支持,细菌感染用适当抗菌药),需综合考虑多因素个体化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婴儿治疗要注意护理细节。
一、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起病可急可缓,早期多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咳嗽逐渐加重,可伴有咳痰,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体温可呈低热至高热不等,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可出现烦躁、呕吐、腹泻等症状,听诊肺部可闻及不固定的干湿啰音,啰音部位易变,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年龄较小的婴儿由于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症状可能更不典型,需密切观察。
二、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对于有烦躁不安的患儿,要适当安抚,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这有助于机体恢复,尤其对于婴幼儿,良好的休息能减少机体耗氧,利于病情恢复。
2.对症治疗
止咳祛痰:若咳嗽无痰或痰少,可选用合适的止咳药物;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使用祛痰药物,以改善呼吸道症状,促进病情恢复。
退热:当体温超过38.5℃且患儿有不适表现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或使用退热药物,但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安全有效的方式,避免不恰当使用药物对小儿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低龄儿童,物理降温是较为安全的退热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3.控制感染
病毒感染:多数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由病毒引起,如无明确细菌感染证据,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依靠小儿自身免疫系统来清除病毒,病程具有自限性。
细菌感染:若明确有细菌感染,如出现脓痰、白细胞升高等情况,可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小儿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以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特殊人群如婴儿在治疗中要尤其注意护理细节,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发生窒息等意外情况,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