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是什么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与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增生、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有关,其症状主要为阴道流血、阴道排液、下腹疼痛等,主要检查方法有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孕激素治疗等,预防方法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相关疾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症状
阴道流血:绝经期前后的不规则阴道流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出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有恶臭。
下腹疼痛:若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
其他:晚期患者因癌肿消耗、疼痛等,可出现贫血、消瘦、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
检查
诊断性刮宫:是子宫内膜癌最常用的最主要的确诊方法。通过分段刮宫,能明确子宫内膜癌的病变性质、累及范围,并可同时进行止血[4]。
宫腔镜检查:可直视观察宫腔及宫颈管有无赘生物,有助于癌灶的定位,并确定取材的部位[5]。
细胞学检查:可通过宫腔冲洗、涂片等方法取得宫腔分泌物或宫腔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5]。
其他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CT等,有助于了解肿瘤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4,5]。
治疗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变范围等因素,可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等[4,5]。
放疗:适用于手术后病理高危因素的患者,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4,5]。
化疗:用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4,5]。
孕激素治疗: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放疗的患者[4,5]。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症等[6]。
避免长期使用雌激素。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压力[6]。
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