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在临床上该如何分期
子宫内膜癌主要采用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系统,分为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ⅠA期浸润深度<1/2肌层,ⅠB期≥1/2肌层)、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Ⅲ期(局部和/或区域扩散,ⅢA期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ⅢB期阴道和/或宫旁受累,ⅢC期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ⅢC1为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盆腔淋巴结转移)、Ⅳ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ⅣA期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准确分期对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需专业医生据分期和个体情况综合决策。
Ⅰ期: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ⅠA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对于不同年龄、生育状况的患者,此期的治疗及预后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年轻未育患者可能在保留生育功能等方面有特殊考量,但总体需依据手术病理结果准确判断浸润深度。
ⅠB期: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Ⅱ期: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此期患者的治疗方案会根据具体病情综合制定,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者和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处理方式可能不同,需充分评估宫颈受累情况对后续治疗的影响。
Ⅲ期: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A期: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直接蔓延或转移)。不同性别患者在此期的治疗原则基本一致,但女性患者附件受累等情况需谨慎处理,年龄较大患者可能更倾向于综合治疗以控制病情。
ⅢB期:阴道和(或)宫旁受累。对于有特殊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整体状况和对治疗的耐受性,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考虑并给予相应支持。
ⅢC期: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ⅢC1为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伴盆腔淋巴结转移。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有既往妇科疾病史等,在分期诊断和治疗时需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
Ⅳ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
ⅣA期: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
ⅣB期: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可能更关注生活质量和治疗的耐受性,在处理远处转移等情况时需综合权衡各种治疗手段对其身体状况的影响。
子宫内膜癌的准确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至关重要,通过详细的手术病理检查等手段来明确分期,不同分期患者的治疗策略差异较大,需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分期和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