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炎的症状
小儿胃炎有消化系统、全身及其他表现。消化系统症状包括上腹部隐痛等多种形式的腹痛、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全身症状有感染因素引起的低热等发热表现和因炎症反应等导致的乏力;其他表现有长期胃炎致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大便性状改变如次数增多或干结等
一、消化系统症状
1.腹痛:小儿胃炎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腹痛的部位多在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钝痛等。不同年龄段小儿表述腹痛的方式有所不同,年幼儿童可能仅表现为哭闹不安,年长儿能较准确描述上腹部不适。其发生机制与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胃蠕动紊乱、胃酸分泌刺激受损黏膜等有关。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炎症持续刺激胃黏膜,可反复引发腹痛。
2.恶心、呕吐:炎症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的消化功能紊乱,引起胃蠕动增强,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对于婴幼儿来说,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比如,当小儿进食后不久出现呕吐,且呕吐频繁时,要警惕胃炎导致胃排空障碍。
3.食欲减退:胃黏膜的炎症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使小儿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进而表现为食欲下降,不愿进食或进食量明显减少。长期食欲减退可能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处于生长快速期的婴幼儿和儿童。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小儿胃炎可能由感染因素引起,如细菌、病毒等感染胃黏膜后,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会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但也有少数情况下可出现高热。例如,由幽门螺杆菌以外的细菌感染引发的胃炎,可能会伴随发热表现。发热时小儿可能会伴有精神萎靡、乏力等表现。
2.乏力:由于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以及发热等因素的影响,小儿会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比如,小儿原本活泼好动,但患胃炎后会明显变得不爱活动,总是想休息。
三、其他表现
1.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长期的胃炎导致小儿消化吸收功能受限,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且吸收不良,对于处于生长发育关键阶段的小儿,会出现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的情况。尤其是婴幼儿,体重增长情况是反映其营养状况和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若出现体重异常,需考虑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可能。
2.大便异常:部分小儿胃炎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整体功能,导致大便性状改变。比如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呈稀糊状或稀水样;也有的可能出现大便干结,这与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吸收异常有关。例如,当胃炎引起胃肠蠕动加快时,可能导致腹泻;而胃肠蠕动减慢时,则可能引起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