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隔离、饮食调整)、对症治疗(退热、缓解咽痛)、抗病毒治疗(无特效药物,特定情况用干扰素等且注意事项多)及特殊人群(儿童要密切观察,免疫力低下者需积极治基础病)。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隔离:患者需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同时进行隔离,因为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隔离可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尤其是儿童群体,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更易受到传染。一般隔离时间根据病情而定,通常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
2.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稀粥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烫的食物,以免刺激咽部,加重疼痛。对于婴幼儿,要注意喂养方式,避免呛咳。
二、对症治疗
1.退热:若患者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低于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擦浴部位主要为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体温高于38.5℃且符合用药指征(需充分考虑年龄等因素,低龄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时,可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退热措施,但不进行具体药物服用指导。
2.缓解咽痛:可使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轻咽部不适;也可含服喉糖等缓解咽痛症状,但需注意选择适合年龄的产品,儿童使用时需有成人监护,防止发生误吸等情况。
三、抗病毒治疗
1.药物选择:目前对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但对于病情较重或有特定高危因素的患者,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临床指征。
2.用药注意事项: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例如,对于婴幼儿,要格外谨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为其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是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人群,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进食情况等。如果儿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拒食、呼吸急促等情况,提示病情可能较重,需及时就医。同时,儿童使用药物时更要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相关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等。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如艾滋病、肿瘤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后病情可能更严重,病程可能更长,治疗时除了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外,还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以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监测,注意预防继发感染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