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萎缩主要症状有视力下降(不同病因致视力下降速度程度不同,儿童影响视觉发育,老人影响日常生活)、视野缺损(有管状、象限性、偏盲等,与受损部位有关,高眼压青光眼及有视神经炎病史者易出现)、色觉异常(辨别颜色能力下降,曾有相关病史者风险高,影响儿童对颜色认知学习)、瞳孔改变(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间接存在,儿童需排查先天发育异常,老人与多种眼部病变相关)。
视力下降:这是视神经萎缩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的视力会逐渐减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不同病因引起的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的速度和程度有所不同。例如,由青光眼引起的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往往是逐渐进展的,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视野缺损,随着病情发展才出现明显视力下降;而由急性视神经炎导致的视神经萎缩,视力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在年龄方面,儿童若发生视神经萎缩,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视觉发育,导致视力发育迟缓或低于同龄人正常水平;老年人发生视神经萎缩,可能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如行走、阅读等活动受限。
视野缺损: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正常视野范围较大。视神经萎缩患者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常见的有管状视野,即患者只能看到前方很小范围的物体,如同通过管子看东西一样;也可能出现象限性视野缺损或偏盲等情况。视野缺损的具体表现与视神经受损的部位有关。例如,视神经交叉部位受损可能导致双颞侧偏盲;视神经某一侧受损可能导致相应侧的视野缺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眼压的青光眼患者,由于眼压升高对视神经造成压迫,更容易出现视野缺损;有视神经炎病史的患者,在病情恢复后也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
色觉异常:部分视神经萎缩患者会出现色觉异常,主要表现为对颜色的辨别能力下降。例如,不能准确辨别红色、绿色等常见颜色。色觉异常的发生是因为视神经受损影响了对颜色信息的传导和处理。在病史方面,若患者曾有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病史,发生色觉异常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儿童患者,色觉异常可能会影响其对颜色的认知和学习,如在识别交通信号灯颜色等方面出现困难。
瞳孔改变:视神经萎缩患者的瞳孔可能出现异常,常见的有瞳孔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而间接对光反射存在。这是因为视神经是传导光反射的重要结构,当视神经受损时,光反射的传导通路受到影响。例如,用手电筒照射患眼时,患眼瞳孔不缩小或缩小不明显,而照射健眼时,患眼瞳孔会缩小。在年龄因素上,儿童患者若出现这种瞳孔改变,需要及时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视神经发育异常等问题;老年人出现瞳孔改变则可能与多种眼部病变相关,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