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套叠症状及治疗
婴儿肠套叠有典型症状(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及伴随症状,治疗有空气灌肠复位(早期首选,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患儿)、钡剂灌肠复位(空气灌肠不成功时用,肠套叠时间长等不宜用)、手术治疗(套叠超48-72小时等情况需用,包括复位术、切除吻合术等),特殊人群(婴儿)注意护理(术后观察生命体征、伤口,调整喂养)和病情监测(关注精神、哭闹、呕吐及排便等,异常及时就医)
一、婴儿肠套叠症状
1.典型症状
腹痛:婴儿会出现突然发作的剧烈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随后有短暂安静期,之后又反复发作。这是由于肠管套叠处的肠系膜被牵拉,神经受到刺激引起。
呕吐:早期呕吐为胃内容物,之后可含有胆汁,晚期可呕吐粪便样液体,这是因为肠道梗阻后,近端肠管逆蠕动导致呕吐。
血便:发病后6-12小时可出现果酱样黏液血便,这是肠套叠后,肠壁血管被压迫,导致黏膜出血与肠黏液混合而成。
腹部包块: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腊肠样、表面光滑、稍可活动、有压痛的包块。
2.伴随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婴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休克等表现,若肠管发生坏死,还可能出现发热、腹膜刺激征等。
二、婴儿肠套叠治疗
1.空气灌肠复位
这是早期诊断肠套叠后首选的治疗方法。通过肛门注入空气,使肠套叠部位逐渐复位。一般适用于发病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的患儿。在X线透视下可见套叠阴影逐渐后退,直至完全消失,此时可见空气进入回肠,患儿症状缓解。
2.钡剂灌肠复位
当空气灌肠复位不成功时可考虑使用。将钡剂注入肠道,利用钡剂的显示来观察肠套叠的情况并进行复位。但对于肠套叠时间较长、怀疑有肠坏死的患儿不宜使用钡剂灌肠。
3.手术治疗
若肠套叠时间超过48-72小时,或伴有肠坏死、穿孔,以及空气、钡剂灌肠复位失败的患儿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吻合术等。
三、特殊人群(婴儿)注意事项
1.护理方面
术后要密切观察婴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保持婴儿腹部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对于接受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的婴儿,要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血便等情况复发。
婴儿的喂养要根据手术情况调整,若为手术治疗的婴儿,术后需暂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喂养,开始可给予少量温开水,无不适后再给予母乳或配方奶,且喂养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2.病情监测
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精神状态、哭闹情况、呕吐及排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如再次出现剧烈哭闹、血便等,应及时就医。因为婴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家长的细心观察非常重要,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以便尽早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