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怎么治疗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空气灌肠复位、钡剂灌肠复位和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全身情况良好等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非手术创伤小但需密切观察;钡剂灌肠复位类似但因辐射等应用受限;手术治疗适用于复位失败、发病超48小时伴腹胀等或怀疑肠坏死的患儿,手术方式有肠套叠复位术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要关注吻合口、营养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及不同患儿的恢复情况。
一、空气灌肠复位
1.原理: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是早期肠套叠常用的治疗方法。
2.适用情况:一般适用于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腹胀、腹膜炎体征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
3.优势:非手术操作,对患儿身体创伤小,部分患儿可通过此方法一次性复位成功。
4.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腹部情况及生命体征,若复位失败或出现肠坏死等情况需及时转为手术治疗。对于年龄较小、发病时间较长或全身情况较差的患儿需谨慎选择。
二、钡剂灌肠复位
1.原理:经肛门注入钡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利用钡剂的压力使套叠的肠管复位。
2.适用情况:与空气灌肠复位类似,适用于发病时间较短、全身情况较好的肠套叠患儿,但现在临床中空气灌肠应用更广泛,钡剂灌肠因有一定辐射及可能的钡剂残留等问题应用相对受限。
3.优势:在X线透视下可更清晰观察肠套叠的情况,对于部分空气灌肠复位困难的病例可能有一定帮助。
4.注意事项:操作时要严格控制钡剂注入的压力和量,避免导致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检查后需注意观察患儿有无钡剂残留相关的不适,对于有肠道梗阻等情况的患儿需权衡利弊后选择。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
空气灌肠或钡剂灌肠复位失败的肠套叠患儿。
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伴有明显腹胀、腹膜刺激征等情况的肠套叠患儿。
怀疑有肠坏死的肠套叠患儿。
2.手术方式
肠套叠复位术:将套叠的肠管进行复位,若肠管无坏死,可尝试复位;若肠管已坏死,则需进行肠切除吻合术,切除坏死的肠管后将两端肠管重新吻合,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3.术后注意事项
对于接受肠切除吻合术的患儿,需密切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防止出现吻合口漏等并发症。
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逐渐调整饮食。对于小儿患者,要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证充足的休息,促进身体恢复。不同年龄的患儿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患儿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精心的护理;而年长儿相对恢复较快,但也需遵循术后康复的相关要求。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儿,术后要特别关注基础病对身体恢复的影响,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要注意心脏功能的监测和维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