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有什么症状
慢性肠胃炎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和全身相关症状,消化系统相关症状包括上腹部等区域的隐痛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等腹泻、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全身相关症状有疲倦乏力、体重逐渐减轻的消瘦、部分患者的低热发热等。
一、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腹痛:多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不同患者腹痛部位可能有所差异,一般在上腹部、脐周等区域。例如,一些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部间断性隐痛,这与胃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导致胃肠蠕动功能紊乱或平滑肌痉挛有关。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通过哭闹等方式来暗示腹痛情况,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
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质地可稀溏、呈水样或糊状等。急性发作时腹泻次数可能较多,每天可达数次至十余次。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这是因为胃肠炎症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就排出体外。老年人由于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慢性肠胃炎引发的腹泻可能更容易导致脱水等并发症,需要特别关注其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恶心呕吐: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感,严重时可引发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若呕吐频繁可能会导致患者电解质紊乱。对于妊娠期女性出现慢性肠胃炎导致的恶心呕吐,需要谨慎处理,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优先考虑非药物的缓解方式,如调整饮食等。
食欲不振:患者对食物的欲望降低,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胃肠炎症影响了胃肠的消化、蠕动等功能,使得患者没有饥饿感。对于儿童慢性肠胃炎患者,食欲不振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需要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来保证其营养摄入。
二、全身相关症状
乏力:患者感觉身体疲倦、缺乏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慢性肠胃炎导致患者长期营养吸收不良,机体能量供应不足,以及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年人本身活动量相对较少,慢性肠胃炎引发的乏力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需要家人协助其进行适当的活动,以维持肌肉功能等。
消瘦:体重逐渐减轻,体型变瘦。如果慢性肠胃炎病程较长,长期的消化吸收障碍会导致机体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消耗增加,从而出现体重下降。对于儿童慢性肠胃炎患者,消瘦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曲线,需要定期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必要时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这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免疫反应。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需要警惕是否有合并其他感染等情况。对于婴幼儿慢性肠胃炎出现发热,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等特点,需要更加谨慎观察体温变化,可采用物理降温等相对温和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不当用药对婴幼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