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瘫表现有哪些
早产儿脑瘫患儿存在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发作等问题,家长需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进行早期康复评估和干预,护理中提供安全舒适环境、加强营养支持,配合医生进行综合治疗,注重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高: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活动肢体时阻力增大。比如牵拉患儿上肢时,感觉像拉一根绷紧的橡皮筋,活动不灵活。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功能,使得肌肉紧张度异常增高。
肌张力减低:肌肉松软,肌力减弱。患儿肢体看起来软弱无力,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形似“蛙位”,抱起时头不能竖直,软弱地垂于胸前。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导致神经对肌肉的调节失衡,肌肉张力低下。
姿势异常
异常的体位姿势:常见的有角弓反张,即患儿头背屈,下肢伸直,全身呈弓形。还有偏瘫姿势,一侧肢体活动减少,姿势异常。这些姿势异常是由于脑部运动中枢受损,导致肌肉协同运动失常所引起。
反射异常
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正常新生儿具有觅食反射、握持反射等原始反射,一般在出生后3-4个月逐渐消失。而早产儿脑瘫患儿这些原始反射可能延迟消失,如握持反射在4个月后仍存在,甚至持续到1岁以后。
异常反射出现: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反射,比如不对称颈紧张反射,当患儿头部位置改变时,出现不对称的四肢姿势,影响正常的姿势调节和运动发育。这是因为脑部神经发育异常,导致反射调节功能紊乱。
智力障碍
约有2/3的早产儿脑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表现为智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患儿可能在认知、学习、理解等方面存在困难,如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较差,学习新事物的速度缓慢等。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影响了大脑的发育和功能,从而影响智力发育。
语言障碍
部分早产儿脑瘫患儿存在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如开始说话的时间晚于正常儿童,可能出现发音不清、失语等情况。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语言中枢的功能,导致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受限。
癫痫发作
约1/3-1/2的早产儿脑瘫患儿合并癫痫,多在婴儿期至幼儿期发病。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如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等。这是因为脑部损伤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癫痫。
对于早产儿脑瘫患儿,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早期的康复评估和干预。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加强营养支持,同时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促进患儿的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由于早产儿本身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脑瘫又会进一步影响其生长发育,所以在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更要格外细心和谨慎,注重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制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