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食道炎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维持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生活方式调整,包括体位抬高和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有抑酸的质子泵抑制剂和H受体拮抗剂;维持治疗针对复发倾向等患者;特殊人群中儿童、老年、孕妇各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谨慎选药,老年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孕妇优先非药物治疗、谨慎选药。
一、一般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体位: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这样能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尤其适用于夜间症状明显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都可采用此方法,以改善反流情况。对于儿童患者,也可适当调整床铺高度来实现类似效果。
饮食:避免进食过饱,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以及巧克力、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或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加重反流。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饮食结构有所差异,比如儿童应保证营养均衡的基础上遵循上述饮食原则,避免摄入影响病情的食物。
二、药物治疗
1.抑酸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PPI):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常用药物,如奥美拉唑等,能有效缓解烧心、反流等症状,其作用机制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可显著降低食管内酸度,促进食管黏膜修复。
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通过竞争结合胃壁细胞上的H受体,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轻至中度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但其抑酸效果相对PPI较弱。
三、维持治疗
1.目的:对于有复发倾向、症状持续的患者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病情反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及复发风险的患者维持治疗方案不同,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药物选择:可选用PPI等药物进行维持治疗,通过长期使用小剂量药物来维持食管内较低的酸度,减少反流对食管黏膜的刺激。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反流性食管炎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需谨慎处理。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和体位等。在药物选择上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需使用抑酸药物,应在医生严格评估下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药物代谢等方面存在差异。
2.老年患者: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比如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时,要注意抑酸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影响。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关注老年人的行动能力等因素,确保体位调整等措施能够切实执行,同时要注意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在饮食调整时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3.孕妇患者:孕妇患反流性食管炎时,药物选择需非常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和体位等。若必须使用药物,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需在医生充分评估孕妇病情及胎儿情况后进行选择,因为孕妇的生理变化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等过程,要最大程度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