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外耳道炎如何治疗
真菌性外耳道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需清洁并保持外耳道干燥;局部用多烯类、唑类药物;严重或有全身症状时全身用抗真菌药并评估不良反应;儿童要轻柔操作、选安全药物;老年患者控基础病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合并基础疾病者要治基础病提免疫力。
一、一般治疗
(一)清洁外耳道
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等清洁外耳道,去除外耳道内的痂皮、脓液等分泌物,保持外耳道清洁,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对于儿童患者,操作需轻柔,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的外耳道皮肤。
(二)保持外耳道干燥
真菌适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所以要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可告知患者避免游泳、洗头、洗澡时污水进入外耳道,若不慎进水,应及时用干净的棉签轻轻吸干水分。对于婴幼儿,家长要特别注意耳部护理,防止乳汁等流入外耳道。
二、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
(一)多烯类药物
如制霉菌素,可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对于成人及儿童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将制霉菌素制成局部制剂涂抹于外耳道,但要注意避免药物进入中耳等部位。
(二)唑类药物
例如克霉唑,能干扰真菌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影响真菌麦角固醇的合成,抑制真菌生长。使用时需根据患者年龄等因素调整药物浓度及使用方式,儿童使用唑类药物更需谨慎,严格遵循医嘱。
三、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一)适用情况
当外耳道炎较严重,局部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全身症状时,可考虑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例如伊曲康唑等,但全身用药时要充分评估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需权衡利弊,只有在病情确实需要且受益大于风险时才考虑使用。
(二)药物选择与注意事项
选择全身抗真菌药物时要依据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使用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部分抗真菌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药物的代谢等情况不同,儿童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更要谨慎用药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外耳道皮肤薄嫩,在治疗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避免损伤外耳道。在药物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局部刺激性小的药物,全身用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药物剂量,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有无皮疹、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可能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糖尿病患者易并发真菌性外耳道炎且病情易反复。在治疗时要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与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
(三)合并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等,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时除了针对外耳道局部及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外,还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增强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