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福康>科普视频 >三甲科主任 >急性外耳道炎能自愈吗

急性外耳道炎能自愈吗

视频内容

急性外耳道炎的原因很多,包括外耳道损伤、外耳道异物、污水的进入和炎症刺激,各方面都会导致急性外耳道炎。

对于没有明显外因的外耳道炎,一部分可以慢慢自行好转,但是大部分急性外耳道炎,应该到医院及时就诊,清除外耳道的耵聍、异物、分泌物,甚至引起的疖肿,及时处理后才会得到治疗,并且必要时需要通过口服药物治疗才会使症状得到缓解。

所以急性外耳道炎的治疗,还需要在医生的帮助下,将外耳道进行局部处理,这样对于急性外耳道炎能起到更好的帮助。

发布于 2019-10-22   浏览4.56万次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崔鲁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外耳道炎的症状有哪些
外耳道炎包括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慢性外耳道炎和坏死性外耳道炎,疾病类型不同,临床症状也不同,具体如下: 1.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 患者的外耳道发生急性弥漫性病变时,可导致其出现耳部疼痛、耳道肿胀、脓性分泌物、耳闷、听力下降等不适症状。 2.慢性外耳道炎 患者患有慢性外耳道炎时,耳道内可流出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造成刺激,应该耳部皮肤瘙痒症状。 3.坏死性外耳道炎 患者的外耳道组织出现坏死的情况时,可能会引起持续性耳痛症状,造成脑神经损伤时,则可表现为面瘫。
崔鲁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外耳道炎该如何预防
预防外耳道炎的方法有做好防护措施、不要在污水中游泳、避免外耳道皮肤损伤等。 1.做好防护措施 人体游泳或洗澡时,应该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耳朵内进水,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防止发生外耳道炎的情况。 2.不要在污水中游泳 人体经常游泳时,应当选择消毒措施良好的游泳场所,切忌去未经消毒的污水中游泳,有助于预防外耳道炎。 3.避免外耳道皮肤损伤 人体平时需要注意避免使用牙签、棉签等尖锐的物品挖耳,以免出现外耳道皮肤损伤的情况,导致外耳道炎发生。
崔鲁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外耳道异物该如何预防
预防外耳道异物的方法有改善居住环境、避免将异物放入耳内、良好的挖耳习惯等。 1.改善居住环境 人体平时应该注意勤打扫卫生,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以防加重滋生蚊虫,避免发生外耳道异物的情况。 2.避免将异物放入耳内 人体平常需要注意切忌擅自将玻璃珠、绿豆等异物放入耳内,消除猎奇心理,降低外耳道异物的患病风险。 3.良好的挖耳习惯 人体日常生活中可以去耳鼻喉科清除耳内耵聍,避免使用火柴、牙签等物品挖耳,有助于预防外耳道异物。
崔鲁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外耳道炎是怎么回事
外耳道炎可能是外耳道皮肤损伤、抵抗力下降、病原体直接侵袭等原因造成的。 1.外耳道皮肤损伤 外耳道皮肤和附属腺体对外耳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患者的外耳道皮肤出现损伤时,无法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犯,易发生外耳道炎。 2.抵抗力下降 患者的抵抗力持续下降时,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造成疾病迁延不愈,急性病变可发展成慢性病变。 3.病原体直接侵袭 病原体直接侵犯患者的外耳道皮肤,造成外耳道骨组织和软骨被破坏时,可导致外耳道炎发生。
崔鲁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外耳道异物日常应注意什么
外耳道异物日常应注意保持耳道干燥、科学搭配饮食、病情监测等。 1.保持耳道干燥 患者外耳道内的异物被取出后,应该保持耳道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洗澡时水流入耳中,防止引起继发感染。 2.科学搭配饮食 患者应该戒烟戒酒,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大豆、鸡蛋等,少吃辣椒、芥末、胡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3.病情监测 异物取出后,患者需要注意观察耳内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是否好转或消失,若持续未消失,甚至加重,则需要立即就医。
崔鲁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外耳道炎日常应注意什么
外耳道炎日常应注意暂停使用耳机、遵医嘱用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等。 1.暂停使用耳机 患者患病期间应该暂停使用耳机,以防加重耳道疼痛的症状,耳道内的分泌物消失后,可以重新佩戴耳机。 2.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当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药物,切忌使用成分不明的滴耳剂,以免加重外耳道的炎症,影响疾病治疗。 3.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生活作息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有助于增强体质,加快外耳道炎康复。
崔鲁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外耳道异物该如何治疗
外耳道异物的治疗方法是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外耳道内的异物为植物种子时,应该待异物脱水后,使用小号探针将异物取出。如果异物为昆虫,则需要等昆虫被闷死后,将昆虫取出。若异物是玻璃珠或塑料珠子,则可以用刮匙将异物取出,避免异物嵌顿。 2.药物治疗 外耳道异物引起耳道感染时,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头孢地尼胶囊、头孢克洛胶囊等药物,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减轻感染的情况,感染得到控制后,可以将异物取出。
崔鲁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外耳道炎的就医指征是什么
外耳道炎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突然出现耳部疼痛、耳内分泌物增多等不适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查。 2.病情加重 患者外耳道部位的炎症持续扩散,导致听力下降、面瘫等表现出现时,需要立即就医治疗,尽早控制炎症。 3.引起并发症 外耳道炎治疗不当,导致脑神经损伤的情况发生时,应当立即去正规的医院治疗外耳道炎,减轻神经损伤的程度。
崔鲁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外耳道异物的就医指征是什么
外耳道异物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的耳内有异物进入后,出现耳内疼痛、耳鸣等不适症状时,需要尽快到医院取出异物,减轻耳部不适症状。 2.病情加重 外耳道异物导致患者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时,应当立刻到医院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促使听力恢复正常。 3.引起并发症 异物对患者的外耳道造成刺激,引起耳道感染时,应该立即去医院治疗,控制感染,改善皮肤红肿的症状。
崔鲁佳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外耳道异物是怎么回事
外耳道异物可能是异物塞入、昆虫爬行、不良的挖耳习惯等原因造成的。 1.异物塞入 患者玩耍时,将纸团、小石子、绿豆等异物塞入耳道时,可能会引起外耳道异物,影响外耳道的功能。 2.昆虫爬行 患者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睡觉时,蟑螂、臭虫等昆虫可能会爬进外耳道内,导致外耳道异物发生。 3.不良的挖耳习惯 患者经常使用火柴、棉签等物体掏耳朵时,可能会造成物体掉落在外耳道,此时也会出现外耳道异物。
田广永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甲
外耳道炎和中耳炎如何区别
耳部结构以鼓膜为界,鼓膜以外称为外耳道,在鼓膜以内进去到中耳,鼓膜以内的中耳腔炎症,是中耳炎症。如果是鼓膜以外,外耳道皮肤统称为外耳道炎。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症状上有点类似,一般无法自行区分,最好可以去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明确诊断。外耳道炎和中耳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滴耳液抑制炎症,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红外线、超短波等方式进行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不适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和进行各项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预防中耳炎和外耳道炎的发生也很重要,包括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频繁挖耳、预防感冒等。
马小丽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甲
霉菌性外耳道炎严重吗
霉菌性感染就是真菌感染,真菌喜欢生活在比较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外耳道是一个通道,口很小,又对外开放。如果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喜欢掏耳朵,使皮肤表面有了划痕、磨损、破溃,然后再加上流汗或者是游泳的时候脏水进入,夹杂着霉菌、真菌等致病菌,在外耳道里生存,最后就有可能导致感染。霉菌性外耳道炎其实还是比较麻烦的,因为外耳道的环境不是像皮肤表面这样干燥通风,它相对比较狭窄。所以这个地方的真菌感染往往时间比较长,要及时的到医院让医生换药,并冲洗耳道,才能控制住病情。
王正辉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怎么回事
真菌性外耳道炎往往继发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往往伴随鼓膜穿孔,鼓膜穿孔以后,外界水或者灰尘进入外耳道以内,容易导致感染。在抵抗力下降时,合并真菌感染,便容易出现真菌性外耳道炎。得了真菌性外耳道炎后,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耳鼻喉就诊,并进行真菌培养,然后对症药物治疗。
邵剑萍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 三甲
外耳道炎恢复的前兆
外耳道炎好的迹象主要就是以耳朵没有任何不舒服症状为主,比如外耳道炎患者一开始会出现外耳道流水症状,外耳道炎快好时候就会没有流水,而且听力也会逐渐恢复正常,耳朵瘙痒、疼痛等症状也会出现消失,就是外耳道炎快好前兆。如果是用药之后症状马上缓解,但自己却感受不到局部情况,建议到正规三甲医院就诊,然后让医生进行判断。
徐杨斌 副主任医师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 三甲
外耳道炎用什么药
外耳道炎有很多种类型。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如外耳道湿疹可以采用硼酸酒精滴耳液改善外耳的酸碱度,抑制湿疹的发生。霉菌性外耳道炎需要使用抑真菌的药物,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以根据细菌种类的不同使用敏感抗生素,也可以使用广谱类抗生素滴耳液滴耳,如氧氟沙星滴耳液,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对于慢性外耳道炎,则要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可局部进行理疗,对于因外耳道耵聍所致的外耳道炎,则可以进行外道的清理,同时抗感染治疗。
牛俊涛 副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外耳道炎恢复的前兆
患者外耳道炎经过治疗后,如果红肿、疼痛症状消失,渗出物减少,多考虑属于恢复前兆。外耳道炎一般是由于外耳道皮肤受损后合并细菌感染而引发的一种炎症性病变,如果患者仍然存在症状,建议积极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期间病变部位要避免沾水,饮食方面要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