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炎引起的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怎么办
咽炎可致胸闷气短呼吸不畅,其可能因咽部喉部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影响气道通畅。可通过保持呼吸道湿润(多喝温水、用加湿器)、调整体位(坐或半卧位挺直上半身)、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等非药物措施缓解,若不改善甚至加重需及时就医,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吸烟史人群有特殊考虑,儿童要关注精神状态,老年人要留意基础疾病伴随症状,吸烟史人群需戒烟并告知医生吸烟史。
一、明确咽炎引发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的可能原因
咽炎可能导致咽部及喉部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等,进而影响气道通畅。比如急性咽炎时,炎症刺激可能引起局部组织反应,造成气道狭窄等情况从而引发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慢性咽炎患者长期咽部不适也可能因心理因素等影响感觉上出现呼吸不畅等表现。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湿润
多喝温水,水温以30~40℃为宜,每日饮水1500~2000ml,充足的水分能使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减轻因干燥导致的咽部不适及可能影响的呼吸情况。对于儿童,要注意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呛咳等。
可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湿度有助于缓解咽部干燥,改善呼吸不畅感觉。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湿度感受有差异,儿童相对更敏感,要注意合理调节加湿器。
(二)调整体位
坐着或半卧位时,上半身保持挺直,可使气道更通畅,减轻胸闷气短。对于患有咽炎的老年人,半卧位休息能减少咽部分泌物对气道的影响;儿童则需家长协助调整舒适体位,避免平卧时咽部分泌物反流刺激气道。
(三)呼吸训练
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每次呼吸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这种呼吸方式有助于放松身体,改善呼吸功能,对于因咽炎导致呼吸不畅的人群有一定缓解作用。不同年龄人群呼吸训练的强度和频率可适当调整,儿童可在家长引导下简单进行腹式呼吸练习。
三、就医相关建议
如果经过上述非药物措施后,胸闷气短呼吸不畅仍无改善甚至加重,如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口唇发紫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检查,如喉镜检查等,以明确咽炎的具体情况及气道受影响程度。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其呼吸频率、有无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等表现,一旦有异常及时送医。
四、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
儿童咽炎引发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时,家长要格外注意其精神状态。儿童不会准确表达不适,若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且伴随呼吸异常,更要尽快就医。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非必要不随意使用药物,优先采用上述非药物缓解措施。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咽炎引发的胸闷气短呼吸不畅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病情。所以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时,除了关注咽部情况,还要留意是否有心血管方面的伴随症状,如心悸、胸痛等,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等情况。
(三)有吸烟史人群
吸烟会刺激咽部黏膜,加重咽炎症状,进而可能加重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这类人群首先要考虑戒烟,同时按照上述措施缓解症状,就医时要向医生如实告知吸烟史,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