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和水痘有什么区别
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呼吸道飞沫等传播,临床表现有前驱、出疹、恢复期表现,人群普遍易感,可通过主动和被动免疫预防;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经呼吸道飞沫等传播,临床表现前驱期短,出疹期有特殊皮疹表现,普遍易感,病后可致潜伏感染,可通过主动和被动免疫预防。
一、病原体方面
1.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不耐热,对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
2.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弱,不耐热和酸,能被乙醚等消毒剂灭活,但在疱疹液中-65℃下可长期存活。
二、临床表现方面
1.麻疹:
前驱期:一般持续3-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如咳嗽、流涕、打喷嚏等)、眼结合膜炎,还会出现Koplik斑(位于双侧颊黏膜近臼齿处,为直径约1mm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是麻疹早期的特征性体征),发热后2-3天可见。
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耳后、发际开始,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疹间皮肤正常,出疹时体温进一步升高。
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同时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减轻,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2.水痘:
前驱期:一般持续1-2天,表现为低热、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婴幼儿常无明显前驱症状或前驱症状较轻。
出疹期: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首先见于头皮、面部或躯干,最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椭圆形,大小不一,疱疹周围有红晕,疱液先透明后混浊,疱疹1-2天内开始结痂,持续约1周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集中在躯干,其次是头面部,四肢较少,且分批出现,所以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三、传播途径方面
1.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易感者吸入后即可感染,密切接触者也可通过污染病毒的手传播。
2.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污染的用具等也可感染,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
四、易感人群及预后方面
1.麻疹:人群普遍易感,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易感染,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2.水痘:普遍易感,主要见于儿童,尤其是2-6岁儿童,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但体内病毒仍可潜伏,成年后若免疫力下降可引起带状疱疹,且水痘结痂后病毒仍有传染性,对胎儿可造成影响,如孕妇患水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
五、预防措施方面
1.麻疹:
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措施,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为8月龄初种,18-24月龄复种。
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可预防发病,6天后注射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8周。
2.水痘:
主动免疫:接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中已将水痘疫苗纳入,建议12-18月龄和4-6岁儿童各接种1剂。
被动免疫:对于免疫功能低下、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孕妇等接触水痘患者后应尽早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一般在接触后96小时内注射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