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晚期的治疗方法
胰腺癌的治疗包括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和支持对症治疗。全身治疗有化疗(氟尿嘧啶类、紫杉类药物)、靶向治疗(VEGF抑制剂、HER-2抑制剂)、免疫治疗(PD-1/PD-L1抑制剂);局部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外照射、术中放疗)和介入治疗(动脉化疗栓塞);支持对症治疗涵盖疼痛管理、营养支持、黄疸处理,不同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并关注相关不良反应等。
一、全身治疗
(一)化疗
1.氟尿嘧啶类药物: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晚期胰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之一,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该方案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例如,相关研究显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可使部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所延长。
2.紫杉类药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也是常用的化疗方案,临床研究证实其对晚期胰腺癌有一定疗效,能够缓解肿瘤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
(二)靶向治疗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中有应用,一些研究发现其可以影响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但需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要关注蛋白尿情况及肾功能指标。
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抑制剂:对于HER-2过表达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可考虑应用HER-2抑制剂,但目前相关研究相对有限,需进一步探索其疗效及安全性。
(三)免疫治疗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抑制剂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部分临床试验显示其可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有效率相对较低,且存在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性肺炎、结肠炎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更高,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二、局部治疗
(一)放射治疗
1.外照射放疗:适用于局部晚期胰腺癌,可缓解疼痛等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身体状况较差、年龄较大的患者,需根据其体能状态等因素谨慎评估放疗剂量和方案,以确保在控制肿瘤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2.术中放疗:在手术过程中对肿瘤床进行放疗,可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但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及手术耐受性等。
(二)介入治疗
1.动脉化疗栓塞:通过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同时注入化疗药物,达到局部化疗的目的,可使肿瘤缩小,缓解症状。对于一般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全身化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但需要注意可能出现的栓塞相关并发症,如腹痛、发热等。
三、支持对症治疗
(一)疼痛管理
晚期胰腺癌常伴有剧烈疼痛,需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等。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便秘、呼吸抑制等,需密切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和处理。
(二)营养支持
晚期胰腺癌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需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于能经口进食但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可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等方式;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需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要注意营养制剂的合理选择及输注过程中的相关并发症,如感染、代谢紊乱等。
(三)黄疸处理
如果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黄疸,可考虑行胆管引流术,如内镜下胆管引流或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等,以缓解黄疸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合并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需加强肝功能监测及相应的保肝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