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怎么办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需通过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早期诊断与评估,治疗原则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分娩时机和方式需综合病情和孕周等选择,产后要观察病情、评估母乳喂养并随访。
一、早期诊断与评估
1.临床表现观察: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有上腹部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同孕期的孕妇表现可能因孕周不同而有差异,如孕早期可能因恶心呕吐易被误判为胃肠道疾病,孕中晚期腹部体征可能受增大子宫影响而不典型。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既往胰腺疾病史、胆道疾病史等,了解生活方式中是否有高脂饮食等可能诱发因素。
2.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血清淀粉酶通常在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可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升高稍晚但持续时间较长。同时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如是否存在感染、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不同孕期的孕妇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情况本身有一定生理性变化,需结合孕周综合判断。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方法,可观察胰腺形态、胆道情况等,但孕中晚期可能受胎儿影响观察受限;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诊断也有帮助,且对胎儿辐射影响较小,可根据孕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二、治疗原则
1.禁食胃肠减压:通过禁食和胃肠减压减少胰液分泌,缓解腹胀等症状,妊娠中晚期需注意孕妇营养支持,可通过肠外营养等方式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求,根据孕周计算营养需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因呕吐等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
2.抑制胰液分泌:可使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药物抑制胰液分泌,这类药物对妊娠的影响需谨慎评估,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及合适的给药方案,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3.抗感染治疗:若合并感染,需根据感染病原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考虑抗生素对胎儿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对胎儿有明显致畸等不良影响的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
4.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腹痛明显者,可适当使用镇痛药物,但需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评估镇痛效果和对妊娠的影响;密切监测胎儿情况,通过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观察胎儿生长发育、胎心等情况,及时发现胎儿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分娩相关问题
1.分娩时机选择:根据孕妇病情严重程度、孕周等综合判断分娩时机。若病情较轻,孕周已达34周以上,胎儿基本成熟,可考虑适时终止妊娠;若病情严重,可能需要在病情控制稳定后尽快终止妊娠,但需权衡母儿风险。
2.分娩方式选择:一般来说,若无剖宫产指征,可考虑阴道分娩,但需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和孕妇病情变化。若病情不稳定或有剖宫产指征,则需行剖宫产术,手术过程中需注意维持孕妇内环境稳定,减少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四、产后护理与随访
1.产后病情观察:产后继续观察孕妇腹痛、生命体征等情况,监测血清淀粉酶等指标变化,防止病情复发。同时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产妇心理可能造成一定影响,需给予心理支持。
2.母乳喂养评估:若孕妇病情稳定,停止使用对母乳喂养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后,可评估母乳喂养的可行性。需考虑产妇身体恢复情况和所用药物对婴儿的影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鼓励母乳喂养,同时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3.随访:产后定期随访,包括检查胰腺功能、胆道情况等,了解孕妇康复情况,对有胆道疾病等基础问题的孕妇进行长期跟踪管理,预防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再次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