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与治疗
急性中耳炎有耳部症状如耳痛、听力下降、耳鸣,还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不适;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药物治疗(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手术治疗(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密切观察、谨慎用药等,成人要重视病情及调整生活方式,有基础疾病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利康复。
一、急性中耳炎的症状
1.耳部症状:
耳痛:多为突然发生的剧烈耳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抓耳等。儿童急性中耳炎时耳痛较为常见,而成人相对儿童可能疼痛表现稍不典型,但也会有明显耳部不适。不同年龄人群耳痛的表现因神经发育等因素有差异,婴幼儿不能准确表达疼痛时会通过异常行为提示。
听力下降:炎症影响中耳结构时可出现听力减退,患儿可能对声音反应迟钝,如叫名字无明显回应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在学语阶段受此影响语言发育,而成人则会因听力下降影响日常交流等活动。
耳鸣: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症状,表现为耳内嗡嗡声等,但相对耳痛和听力下降来说不是最突出的典型症状。
2.全身症状:
发热:儿童急性中耳炎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甚至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炎症反应容易引发全身发热有关。而成人发热相对儿童可能程度稍轻,但也可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提示身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
乏力、不适:患者可感觉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不同年龄人群因基础状况不同,乏力等全身症状的表现程度有差异。
二、急性中耳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保证充足休息,有利于身体恢复,不同年龄人群休息需求有差异,儿童需保证良好睡眠环境和足够睡眠时间,成人也应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营养摄入,满足身体在感染状态下的能量等需求,不同年龄人群饮食具体要求可根据其消化功能等调整,如儿童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存在细菌感染证据时需使用抗生素,常用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病情等由医生判断,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解热镇痛药:对于发热、耳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不过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可能存在的禁忌等,儿童使用需谨慎选择合适剂型和剂量范围的药物。
3.手术治疗:
鼓膜切开术:当鼓膜膨出明显,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鼓膜切开术,引流中耳脓液,促进炎症消退。儿童进行鼓膜切开术时需遵循儿科手术安全原则,注意手术操作的精细和术后护理等。
鼓膜置管术:对于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等情况,可考虑鼓膜置管术,改善中耳通气引流。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鼓膜置管术时要考虑其耳部解剖结构等特点,选择合适的置管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急性中耳炎发病率相对较高,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耳部症状及全身表现,如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耳痛不缓解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等。同时,儿童在患病期间要注意休息,保持耳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耳朵加重感染。
2.成人:成人患急性中耳炎时也需重视,若病情反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情况要及时处理。成人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用药,同时注意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以促进身体恢复。
3.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本身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患急性中耳炎时要更加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身体对感染的抵抗力,导致中耳炎恢复缓慢或加重病情。需在治疗中耳炎的同时,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指标,遵循针对基础疾病的相关治疗和管理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