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颊炎与手足口病在病因、症状表现、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程预后方面存在不同。病因上,疱疹性咽颊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手足口病多由肠道病毒71型等肠道病毒引起;症状表现方面,疱疹性咽颊炎口腔疱疹集中在咽部相关区域,全身症状相对稍轻,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可波及多处,手、足、臀部有特定皮疹且部分重症可累及多系统;流行病学特点上,两者均夏秋季高发,疱疹性咽颊炎多见于1-7岁儿童,手足口病5岁以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病程预后上,疱疹性咽颊炎病程约1周、预后好,手足口病多数预后良好但少数重症可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低龄患儿重症风险高。
一、病因方面
疱疹性咽颊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手足口病则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肠道病毒A组71型等肠道病毒引起。不同的病毒病原体是区分两者的重要线索之一,不同病毒的流行特点和传播方式等也有所差异,这与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易感性等因素相关,比如儿童是两类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但具体的病毒感染途径和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感染概率会因病毒特性而有不同表现。
二、症状表现方面
(一)疱疹性咽颊炎
1.口腔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腭舌弓等处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2mm,周围绕以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一般疱疹主要集中在咽部相关区域,口腔其他部位相对较少累及。
2.全身症状:大多有突然发热,体温多在37.740℃之间,可伴有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部分患儿可能有头痛、腹痛或肌痛等,但一般全身症状相对手足口病稍轻,发热持续时间等也有一定特点,不同年龄儿童发热表现可能因自身机体反应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婴幼儿可能体温波动更明显等。
(二)手足口病
1.口腔症状: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多发生在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2.手部、足部及臀部症状: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不同年龄儿童手部、足部皮疹的分布范围和严重程度可能不同,比如幼儿可能皮疹相对更密集等情况。
3.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年龄较小的患儿出现重症表现的风险相对更高,需要密切关注。
三、流行病学特点方面
(一)疱疹性咽颊炎
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感染,多见于17岁儿童,不同性别儿童发病概率无明显显著差异,但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自身免疫力等因素相对更易感染。
(二)手足口病
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等,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同样不同性别儿童发病基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低龄儿童在防护和感染后病情发展等方面需要特别关注,比如更需要做好隔离防护等措施来避免传播和保障自身健康。
四、病程与预后方面
(一)疱疹性咽颊炎
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预后良好,多数患儿可自行痊愈,极少有并发症发生。但在病程中要关注患儿体温变化和一般状况,尤其是年龄小的患儿,防止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
(二)手足口病
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病程一般为710天。但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并发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年龄越小的患儿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越高,所以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低龄患儿,要加强病情观察,一旦出现重症迹象需及时就医处理。



